古埃及同赫梯的爭霸戰爭
公元前14世紀至13世紀初,以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為舞臺,當時近東的兩個強國埃及和赫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發生過多次戰爭。其間互有勝負,最后以締結和約告終。
埃及和赫梯的爭霸
奴隸主階級當權的古代埃及,從古王國(約公元前2800—2250年)時代起就多次發動過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侵略戰爭,從那里掠走大批居民,使他們充當奴隸,搶劫居民的財物,并且向臣屬地區索取貢賦。進入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80—1070年),埃及國家的對外26擴張達到了空前的規模。特別是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25—1473年)進行的一系列戰爭, 重新確立了埃及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統治。當時,西亞一些國家紛紛與埃及交好,特別是米坦尼,由于受到新興的赫梯王國的威脅,不得不與先前的對手埃及修好,并成為埃及在西亞的盟友。懾于埃及的聲威,赫梯有時也向它納貢結好。但是,進入公元前14世紀,埃及和赫梯的關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首先,由于埃赫那吞及其后繼者們圍繞宗教改革問題進行的一系列斗爭,使埃及國力一度大為削弱,不僅無力向外擴張,甚至也難于保持原來占有和控制的地區。
赫梯乘虛而入,侵占了埃及在敘利亞的許多領地:赫梯人對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蠶食,曾經引起有關方面的不安。埃及駐西亞的一些官吏,曾寫信給埃赫那吞,希望他關心一下埃及在亞洲的領地,并派兵救援。亞洲的一些仍然忠于埃及的王公貴族,也多次寫信,請求埃及國王派兵保護自己的領地,使它們免受赫梯及其支持者的進攻??墒?,這些建議和信件都毫無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埃及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領地陷于一片混亂。一些王公歸附了赫梯,并且參加赫梯的進攻。埃及的官吏往往弄不清,誰還忠于埃及。甚至發生過埃及軍隊進攻埃及的支持者的情況。
埃赫那吞的繼承者圖坦哈蒙統治時期,埃及曾經出兵企圖恢復在亞洲的業已喪失的部分領地,但沒有多大效果。
另一方面,赫梯的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世紀—12世紀初)的著名國王蘇庇魯利烏馬斯卻乘埃及衰弱之機大力擴張。他在大敗米坦尼之后,將敘利亞北部的許多小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圖坦哈蒙死后,他的寡后,埃赫那吞的三公主安開孫巴阿吞,出于對全面放棄其父改革政策的反感,私自寫信給赫梯國王蘇庇魯利烏馬斯,要他派一位王子到埃及來同她結婚,并讓這位赫梯王子充當埃及法老。蘇庇魯利烏馬斯幾經猶豫之后,同意了安開孫巴阿吞的請求。但是,派出的赫梯王子尚在赴埃及的中途,便被反對這門親事的埃及貴族殺死了。這引起了赫梯同埃及的一場戰爭。結果埃及大敗,大批士兵被俘。只是埃及俘虜帶給赫梯人的傳染病的大肆流行,迫使赫梯停止了戰爭。
隨著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建立,埃及與赫梯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戰爭重新開始。對于埃及來說,恢復對赫梯的戰爭,是國內一部分企圖靠戰爭掠奪發財的貴族的要求。而當時赫梯的國王穆爾西里什二世卻面臨著鞏固其前輩奪得的地盤的艱巨任務。他面對著許多敵人:正在復興中的埃及;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反抗;東方日益強盛起來的亞述;還有東北方的卡司凱部落對它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埃及人在斗爭中雖然取得一些勝利,但是未能完全控制過去圖特摩斯三世占領過的所有地方。
從保存下來的有關資料看,埃及國王謝提一世,可能進行過四次亞細亞遠征①。
他的第一次亞細亞遠征,主要目標是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善和伯拉等地。第二次的目標是奪取卡疊什(今特爾—涅比—門德)和阿穆路地區。第三次是同今黎巴嫩地區的居民作戰。這三次戰爭都不是直接同赫梯人交鋒,而是征服處于中間地帶支持赫梯的一些小國。這幾次戰爭都很順利,占領了卡疊什等要塞。
謝提一世的第四次亞細亞遠征,才是直接與赫梯人作戰。爭奪的主要地區是卡疊什北部。這次戰爭,謝提一世取得了勝利,不僅帶回了赫梯戰俘,而且占領了卡特納和圖尼普等地??柲强松駨R中的銘文說到,謝提一世“打敗了赫塔人(即赫梯人——筆者)……使怯懦的叛亂者停止了活動。每個國家都得到了和平,因為他們對陛下已存恐懼之心,他的聲威已震撼了他們的心靈?!薄爱斔麖暮账一貒鴷r,蹂躪了〔叛亂的〕國家,并殺死了亞洲人,〔帶走了〕他們的白銀、黃金、天蘭石、孔雀石,以及〔各種〕美好的東西……?!?/p>
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17—1251年)繼承父親謝提一世,繼續對赫梯用兵。為了便于對赫梯作戰,他把首都遷到尼羅河三角洲的東北部,建立了新城“佩爾—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的房屋”,此地后來稱為塔尼斯)。
這時在赫梯執政的是穆瓦塔魯(大約公元前1315年繼位為國王),為了與埃及人長期爭奪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他也遷了都,即從哈吐什遷到了離敘利亞較近的達塔薩。
卡疊什之戰
埃及與赫梯之間的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是公元前1312年的卡疊什之戰。為了準備這次決戰,雙方都作了長期準備。
拉美西斯二世組建了四個軍團,均以神命名,即:阿蒙、拉、普塔赫和塞特。每個軍團約五千人。其核心是職業的戰車兵、弓箭手和投槍手。此外,還有名為沙爾丹的雇傭兵。
他的戰爭計劃是,像圖特摩斯三世那樣,先占領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帶,取得立足點,建立海上交通線,使自己從海陸兩路都便于與埃及本土取得聯系。為此,他在執政的第四年,占領了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帶。次年四月末,當敘利亞的雨季結束時,拉美西斯二世從自己設在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軍事要塞薩魯出發遠征。
當時,赫梯人也作好了同埃及作戰的準備。穆瓦塔魯從臣屬各國征集了約16,000—20,000人的隊伍,其中至少一半是戰車兵。每輛戰車配有一名馭手,兩名兵士。穆瓦塔魯的計劃是,在卡疊什附近將自己的軍隊隱蔽起來,引誘埃及軍隊至設伏地點,對它進行突然襲擊。他不僅派出了探子到處打聽埃及的進軍情況,而且還派遣了細作給埃及人提供假情報。
當時尚缺乏戰爭經驗的拉美西斯二世果然中了穆瓦塔魯的計,他聽信了裝扮成貝都印人的赫梯細作的謊言,誤以為赫梯的大軍真的遠在北方,貿然孤軍突進,而將大部分軍隊拋在后面,且相互間保有很大距離。
拉美西斯二世親自率領阿蒙軍團從東南方渡過奧倫特河后,沿該河西岸北上,孤軍深入到卡疊什城西北扎營。這時,拉軍團尚在前往卡疊什的途中,其它兩個軍團則仍在薩布吐納以南未動。直到此時,拉美西斯二世對隱蔽在卡疊什城東的赫梯軍仍然毫無察覺,更不了解赫梯人的計劃和實力。他還不知道自己已陷入危險之中。
當拉美西斯再審被捉住的貝都印人,并得知嚴陣以待的赫梯軍就在附近時,簡直嚇壞了。于是,他命令維西爾去催促后面的軍隊趕快前來會合。但為時已晚。赫梯人見埃及軍隊已經中計,并且是孤軍深入,便迅速調動了幾倍于阿蒙軍團的戰車兵,將拉美西斯二世和阿蒙軍團包圍起來,進行攻擊。他們的戰車兵還將在行軍途中而毫無準備的拉軍團打了個七零八落。被圍困的拉美西斯二世及阿蒙軍團左沖右突,試圖突圍,沒有結果。
卡疊什之戰
這時,有兩個情況救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命。一是赫梯軍隊沒有集中精力去攻擊拉美西斯二世(可能,他們還不知道拉美西斯二世就在那里),而是忙于搶劫埃及軍隊的財物;二是埃及的援軍——普塔赫軍團和曾被打散后又集合起來的拉軍團的一部分士兵趕到了。于是埃及軍隊重整旗鼓,打敗了赫梯的戰車兵,使拉美西斯二世化險為夷
穆瓦塔魯又對埃及軍隊作了幾次進攻,但都沒有什么效果。鑒于埃及軍隊已經齊集,而且塞特軍團還未參加戰斗,穆瓦塔魯于次日同意雙方暫時休戰,雖然他還有8,000名步兵根本沒有投入戰斗。這之后,拉美西斯二世立即向南撤退,把直到大馬士革之間的廣大地區留給了赫梯人。
在卡疊什之戰中,究竟勝利屬于誰的問題,說法不一。埃及的銘文中說勝利屬于拉美西斯二世,卡疊什平原上滿是赫梯人的尸體。赫梯的銘文則說,這個戰役是埃及的巨大失敗。近代學者中也有人認為這個戰役的結局,并非某方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盡管在卡爾那克、阿比多斯和阿布·西姆別爾的神廟的墻上,宮廷詩人和畫家吹噓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勝利,但實際上,穆瓦塔魯鞏固了自己在敘利亞的地位。他把親埃及的本特西納從阿穆路的王位上拉下來,還和哈爾帕的里米薩爾馬鑒訂了條約。不過,不管誰應稱為勝利者,雙方的損失都是巨大的,這次戰役并沒有最終解決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歸屬問題。
在卡疊什戰役之后,埃及和赫梯又進行了16年戰爭。不過,赫梯人一般不在開闊地帶和埃及人作戰,而是憑借散布在敘利亞境內的城堡固守。埃及人由于多次的暴行,在這一地區不得人心,多次激起反埃及的起義。這一因素對于赫梯人說來則是有利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多次遠征,雖然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只是使埃及在敘利亞占領的地區比謝提一世時稍微向北推進了一點,基本上還是在敘利亞南部,并沒有達到圖特摩斯三世曾經到過的疆界。
和約的簽訂
公元前1296年,埃及和赫梯訂立了和約。和約的產生過程大體是:赫梯國王哈杜西利三世向埃及提出締結和約的要求,并派出使者向拉美西斯二世遞交了一份鑄在銀板上的和約草案。拉美西斯二世同意締和,并在赫梯的和約草案的基礎上擬定了自己的和約草案,送給赫梯國王。和約的締結,結束了兩個奴隸占有制國家的長期爭霸戰爭。
在埃及的卡爾那克神廟以及其他地方神廟的墻上刻有該條約的條文,也發現了用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書寫在泥版上的條約文本。這是歷史上流傳至今的最早一份和平條約。
該條約的最主要的條款是:相互保證按條約確定的疆界的不可侵犯;在遭到第三國的侵犯或發生人民起義的時候,相互提供軍事援助;將來自對方的逃亡者交還原主。按照這個和約,包括阿穆路國在內的敘利亞的大部歸赫梯所有,只是在地中海沿岸,埃及占領的地區向北推進了一點。為了鞏固埃及和赫梯的同盟,拉美西斯二世娶了哈杜西利三世的女兒為妻。
從埃及和赫梯締結的和約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兩個奴隸占有制國家又爭奪又勾結的本質。條文中說,要使兩國永遠不再相互敵視,永遠和睦相處。實際上,無論是埃及法老,還是赫梯國王,都是為內外形勢所迫而不得不如此。
和約簽訂了,拉美西斯二世將其看作是自己的勝利,這不無理由。因為是赫梯人首先建議簽訂和約。赫梯國家內部矛盾重重,王位繼承的爭奪十分激烈,人民起義時有發生,因此赫梯國王迫切需要同埃及保持和平,結成盟友。
對于埃及說來,同樣是需要和平,需要結束與赫梯的戰爭。年年征戰,奴隸制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階級矛盾的加劇,農民破產者日多,兵源減少而引起的使用雇傭兵越來越多等等情況,使得再長期繼續進行戰爭困難重重。拉美西斯二世不可能不了解這種形勢。因此,當赫梯國王提議締結和約后,他便同意了。
埃及和赫梯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的長期戰爭,使當地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兩國爭奪的目的,都是要掠奪被征服地區。無論那一方獲勝,當地居民都要遭殃。
在古埃及文獻中,關于劫掠、毀壞被征服地區的行徑的記載,俯拾即是。
例如,一塊石碑上的銘文講到謝提一世在第一次遠征亞細亞回國時的情景:“……陛下懷著興奮的心情從其第一次遠征中回來了。他攻擊了每個國家,并借助其父阿蒙神(……)的威力而俘虜了叛亂的國家。侵襲他的邊界的那些人被集合到一起并交到了他的手中。沒有什么能擋住他的手,(他)將他們的首領當作活的俘虜帶走,在他們背上馱著贈禮,將他們呈獻給他的威嚴的父親阿蒙和他的諸神同伴,以便用男女奴隸、各國的俘虜充實他們的庫房……?!?/p>
在埃及同赫梯爭霸時期,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人民曾多次起來反對戰爭和掠奪給他們帶來的苦難,因而在埃及文獻中曾多次提到鎮壓這種反抗。剛才引用的關于謝提一世的銘文就提到鎮壓叛亂的國家的事。在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人民也曾一再起義反抗。拉美西斯二世曾不得不出兵鎮壓在巴勒斯坦南部和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地方(如圖尼普)的起義。在他統治的第8—9年,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斯卡隆爆發起義,參加的可能不止一個城市。騰出手來鞏固已經占領的地區,這也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同意停止與赫梯的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前1296年的和約簽訂之后,埃及和赫梯確實再也沒有交戰。不過,在和約簽訂之后不久,這兩個一度稱雄的國家,都是國力日衰,再也不能到處顯示武力。
注釋
① 關于謝提一世的記載,除了刻在卡爾那克神廟內的銘文外,還有在西亞的伯善發現的一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