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兵法謀略 正文

茅元儀?《武備志》利器強兵的軍事思想

掃碼手機瀏覽

利器強兵思想

在武器研制方面,《武備志》堅持創新革故,遵循因情而變。為了提升明軍的裝備,改善國家的邊海防設施,提高明軍的戰斗力,以達到在東南沿海防御日本的侵略,在北方邊境抵御后挑戰的戰略目的,茅元儀在當時倡導兵器制造的發展,強調制器械,備火器。他認為:“器械者,所以御侮也。器械備,則國家便有所倚恃。有所恃則神全,有所倚則力張。神全力張,稚子可以驅虎豹?!痹诟黝愇淦餮b備中,又以火器的威力最大,“五材并用,火德最靈……劍鋒利鏃,力尚有窮,而火焰之精,無堅不潰”??梢?,茅元儀把火器列為發展軍事技術的首位。

茅元儀對兵器的制式,堅持創新革故,合于時用。他要求制弓的匠人不要沿襲《武經總要》所列弓的制式,而要創新。與此同時,他還要求工匠在制造兵器時必須精益求精。他以制槍為例指出,槍桿要以稠木為上,要細心劈開而不要鋸開,鋸開的槍桿紋斜易折。北方槍桿不可用竹,東南方則竹、木均可用。槍桿后部要粗細適中,過細不便把握。槍桿腰部不可過硬或過軟,過硬不可拿,過軟則無力。桿過粗而腰過硬,則應作為廢槍拋棄,絕不可使用。

為了充分發揮火器的作用,達到御敵保國、克敵制勝的目的,茅元儀對使用火器的基本原則、技術和戰術,都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并要求官兵在作戰訓練中,熟悉各種火器的性能,并善于因情而變,即要善于因時、因地、因敵、因器、因戰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火器。所謂因時而用,是指統兵將領要善于根據風候、天象等天時情況,指揮部隊處于上風,選用火箭、火球、噴筒,因風縱火,殺傷處于下風的敵軍人馬,焚毀敵軍的戰具和城防設施,奪取作戰的勝利。所謂因地而用,是指統兵將領要善于利用地利,使用火器戰勝敵人。在曠野平川,要用射遠的火器射擊敵軍;在叢林隘道,要用火器夾擊敵軍;在居高臨下之城上、山上,要用重型火炮擊敵;在城下山下仰攻高處,要用火銃與噴筒射彈、噴火,實施仰攻;在水上作戰,要占據上風有利陣位,以火器攻敵。所謂因敵而用,是指統兵將領要善于因敵情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火器。在守城時,則用火器轟擊攻城之敵的堅實之處,堅處一破則其圍自解;在攻城時,則用火器轟擊守城之敵的瑕隙之處,瑕隙一破則乘機攻入城內;在同使用火器的敵人突然遭遇時,則乘其立足未穩、陣形未固之時,用重炮轟擊,乘亂而勝之;在敵人已扎營時,則乘風高月黑之夜,于要道埋伏重兵,并派偵探混入敵營作為內應,而后四面吹號,并以火器四下轟擊,劫其糧草輜重,敵必潰??;在駐營時,則于四周布設多道火器守備陣地,以防敵人前來劫營。所謂因器而用,是指統兵將領要善于因性能與用途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火器。戰器(指單兵使用的鳥銃等火器)比較輕便,易于攜帶,可裝備重兵使用;攻器(指便于機動的中小型火炮)利于機動,可隨軍進行機動作戰和進攻城堡;守器(指重型守城炮)利于遠擊齊飛,火長而氣毒,則用于堅守城郭;埋器(指地雷)利于爆擊,則用于封鎖要隘通道,炸殺來犯之敵。所謂因戰而用,是指統兵將領要善于因不同的作戰樣式而讓士兵使用不同的火器。在陸戰時,要火器與冷兵器并用,輕重型火器并用,燃燒與爆炸性火器并用,長柄與短柄冷兵器并用,射遠的弓弩與近戰兵器并用;水戰時,要用大發熕與佛郎機等艦首炮迎頭直轟敵船,用神槍與火銃從側翼夾射敵船,用火箭與火弩焚燒其桅帆篷索,殿后則以火炮、火弩、火箭射敵。

總之而言,《武備志》是一部以資料價值為主、理論價值為輔的大型資料性著作,它既保存了古代大量的軍事資料,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以及科技史等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又通過茅元儀的自序、分序、旁批和點評,體現出具有時代價值的軍事理論與觀點,給后世以啟迪。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bingfa/2020065740.html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