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志》的影響與運用
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是對歷代軍事科學進行的系統歸納總結,它發展了《武經總要》等前代兵書的編纂形式,匯編了眾多軍事書籍,對歷朝兵事武備進行了整合和分類,并在編纂中簡明闡發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對中國古代兵學思想的總結和延伸,是我國古代兵書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國兵書發展歷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武備志》的編纂特點
《武備志》是一部內容和形式都給后世以深遠影響的古典軍事百科全書,在編纂和內容上《武備志》都有自己的特點。
1.材料豐富而又取舍精當
茅元儀的父親茅坤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和藏書家,家中藏書本來就很豐富,再加上他四方搜尋,到處傳借,因此,《武備志》采錄的圖書達二千余種,將他之前的主要兵書可以說是差不多全部網羅了。對于這些兵書,茅元儀并不是有聞必錄,有見必采,而是下了取舍的功夫的。他選錄的大多是可靠的資料,而對道聽途說的一些稗官野史寧可棄而不用。不僅如此,茅元儀在選取材料時,緊緊圍繞武備問題來進行,“于武備稍遠者,聽之輿圖方史可矣”。名勝古跡主要供游覽、吊古之用,與行軍作戰沒有太大關系,就棄而不錄。同時,茅元儀還注意選錄最新的資料。全書對明代軍事記載最詳,不僅選錄了茅元儀的先輩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治軍、練兵、作戰等方面的言行,也選錄了與他同時代人的軍事資料,如王鳴鶴的“號令說”等。
2.編排合理,有一定的邏輯秩序
《武備志》全書共五大部分,從理論到實踐,井然有序,又不可分割。郎文煥在給此書作序時,以醫藥比喻此書編排:“首兵訣者,如醫之探腑臟,論脈理也。次戰略者,如醫之舉舊案,宗往法也。次陣練者,如醫之辨藥性,講炮制也。次軍資者,如醫之分寒溫,定丸散也。終占候者,如醫之考壯弱,斷死生也?!比珪壿媷烂?,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按古典兵學的內涵,分門別類地排纂史料。每類之前冠以小序,考證源流,說明史料之藏存;概括要義,闡述內容之主旨。每個門類之下有分類,分類之下視需要設立要目和細目。文中有夾注,解釋難懂的字、詞和典故。文上有眉批,寫出編纂者褒貶得宜的評論,并分別用圈、點、線等不同符號,標示出內容的奧妙和緊要之處,具有給后人引路和導讀的作用。在論述每一門類的內容時,茅元儀采取由大要至細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法,按事物發展的層次和順序,次第落筆,逐層深入,如剝筍殼,直至腠里。如茅元儀在說明《軍資乘》營、戰、攻、守、水、火、餉、馬這8個子目的排列順序時說:“三軍既聚,必先安其身,身安而后氣可養,身安而后患可防,故首以營。營具而可以戰矣,故次之戰。地有異形,時有異勢,不可徒恃其野戰,故次之以攻??梢怨ト?,人亦可攻我,故次之以守。五兵之用有時窮,則必濟之水火,水火之資生者大,故其為殺也亦暴。督伯曰,吾知水之可以亡人國也,故次之水。水待于地,火時于天,地有定而天常移,是以火之效居多,故次之火。明乎六者而思過半矣,然民以食為天,故次之餉。士以馬為命,故次之馬。于茲八者,核其詳,辨其制,是為軍資乘?!睆倪@段闡述中可見編者的邏輯思維是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的,是后世編纂兵書的垂范之作。
3.圖文并茂,并輯錄了珍貴資料
全書圖文并茂,除《兵訣評》和《戰略考》,其他三個門類共配有738幅附圖,這些附圖雖說古樸,但卻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古代軍事技術、陣法、操法、軍事地理等方面的發展概貌,便于讀者理解書中的文字說明。更為可貴的是,書中收錄了極為罕見的圖繪,諸如“鄭和航海圖”、“過洋牽星圖”、“神火飛鴉”、“火龍出水”,以及各種兵器、戰車、戰船、軍事筑城圖等,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其中“鄭和航海圖”對印證寶船廠的廠址所在有一定的作用?!段鋫渲尽吩谥袊酥潦澜畿娛聦W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集納的豐厚資料,對科技史、交通史、軍事地理的研究,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武備志》的兵學價值
《武備志》輯錄了眾多兵學書籍,融中國歷代兵書精華與兵學成就于一書,具有重要的兵學價值。
1.《武備志》囊括了中國古代兵學的諸方面,是對以往兵學成就的匯總
清代學者李颙指出,《武備志》“凡八十冊,古今戰陳、機關,備萃此書。視《登壇必究》加詳,而《孫子》《吳子》暨《紀效新書》練兵事實,尤為兵學之要”?!段鋫渲尽份嬩浻邢惹刂撩鞔年嚪噲D、古今器械形制、孫武吳起及戚繼光之練兵方法、鄭若曾之江防海防論、鄭曉、葉向高之《四夷考》,另有《大明一統志》《九邊圖說》等,反映了明代兵學的發展概貌,集古典兵學之大成。
《武備志》不僅重視兵學類目的豐富,還力求將單個類目資料匯輯完整,以確保各類兵學知識的全面性。如《武備志》將“火器”類分為制火器法、用火器法、火器圖說,用以囊括當時火器之學。茅元儀認為“《武經》載火砲法,有黃硝之用,然其法不盛行。其他所言砲者,固皆礟也。本朝之得天下也,藉于火為多”,而明代火器“歷三百年而其制愈廣,其法愈精,然得此失彼,患在不全”。因此,他搜輯百家,將火器制具、用法、分類圖式盡數收入《武備志》,詳細總結了各類火器的特征。
2.《武備志》注意探討兵器的古今演變,重視分析器械的當世用途,發展了兵學用器思想
茅元儀注意探討器械的今古之制,以使《武備志》內容“與時相宜”。在《武備志》“弓”類,他考察了各類弓形,辨別古弓之流,陳言今弓之利:“《武經總要》所載黃樺弓、黑漆弓、白樺弓、麻背弓,其名雖異,其實則同。今開元弓,其制強大耐久,九邊將士多用之,最稱利器?!痹凇皯疖嚒鳖惸?,他指出多種戰車與古車不同:“輜重車,亦與古略異。若《武經》之虎車、巷戰車、象車、槍車,皆非古車兵之車也。近有屏風車、沖虜藏輪車、火柜攻敵車、塞門架器車、盛油車,亦與古異?!?/p>
《武備志》在對兵器綜合性認識的基礎上,重視器械的當世之用。如《器械·車》對飛輪車的介紹:“飛輪,予所置也,有車之用,而無其滯;有神牌之利,而廣其意;有拒木馬之益,而可以架火器。使得如車營之制,四面為壘,可以出塞萬里,逐虜幕南,百戰百勝?!敝赋鲲w輪之全能性,既可為車、為神牌,又可拒木馬、架火器,若加以四面堡壘,則可無往不勝,是一器多用的體現。茅元儀還論曰:“昔強虜以下馬拔木,終于敗北,其左驗矣。今邊帥每開濠立營,而不置拒馬,勞而無功,其在斯乎?!睆娬{當時邊防戰爭設置拒馬木的重要性,提倡將拒馬木用于邊防作戰。
3.《武備志》吸收了西方兵學知識,受到了晚明西學東漸的影響,體現了中西兵學的交流和融合
明嘉靖時期,佛朗機銃傳入中國,經仿造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形制,后又進一步改良以用于炮車和戰船?!段鋫渲尽吩凇痘鹌鲌D說·砲》中收錄了“佛朗機式”和“架佛朗機式”圖樣,并記載了佛朗機的來源與形制,論曰:“中國之人更運巧思而變化之:擴而大之,以為發礦。發礦者乃大佛朗機也。約而精之,以為鉛錫銃。鉛錫銃者,乃小佛朗機也。其制雖若不同,實由此以生生之耳?!绷碓凇痘鹌鲌D說·銃》中記述了佛郎機銃“萬勝佛朗機”形制:“用五寸圍竹一根,長一丈五尺,離稍一尺五寸,安槍尖如人手五股,倒須長四寸,稍安木翎,三面縛,大竹筒三節,徑二寸,長一尺,裝火槍藥,入鐵鉛彈,拴在木翎上,藥線總合,隨火勢又增力也?!逼渲小胺鹄蕶C”在幾十種火砲中被列為第三,僅次于炮祖“宋火炮”和銅發熕,體現了《武備志》對西洋火器的重視。
茅元儀曾多次向徐光啟請教西學。萬歷四十年(1612年),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譯了西方水利學著作《泰西水法》。茅元儀對此書非常推崇,認為“其論水器浚井之法甚詳且篤”,在《武備志》中將“《泰西水法》其可資于屯田者盡采之”,列入《屯田水利篇》。此篇首以《異域水法》(即《泰西水法》),選錄《用江河之水》《用井泉之水》《用雨雪之水》《水法附余》4卷,詳細介紹了西方水利技術,而在篇尾錄有舊之“水磨”和“桔槔圖”,體現了西洋水利科學與中國古水法的結合。
三、《武備志》的具體運用
明朝的作戰火器簡介
茅元儀在《武備志·軍資乘》中收錄的明朝的作戰器械達六百余種,其中火器有一百八十多種,現選取代表性火器進行簡介。
(一)五管槍
《軍資乘》記載的五排槍系由5支手銃以手柄為中軸做對稱排列的五管槍,單銃長4尺,重20斤左右,可依次連射5彈或5彈齊射?!盾娰Y乘》還記載有“七星銃”、管槍“八斗銃”、十管槍“子母百彈銃”、三十七管槍“車輪銃”等。
(二)火炮
百子連珠炮,是一種安于架上發射的輕型火炮。炮管用精銅熔鑄,長約4尺,炮膛內裝填1.5升發射火藥。炮管前部開有一口,口上插一個長1尺多的裝彈筒,筒內裝填百余枚小鉛丸。彈筒與炮管接口處密封而不泄氣。炮管后部開有火門,有火信從火門通出。炮管尾部安有燕尾形旋轉桿,操作旋轉桿可轉動炮身,進行旋轉發射。作戰時,由射手點燃火信,將彈筒內的上百枚彈丸依次射出,并轉動燕尾桿,進行轉動掃射,其左右射界最大170度,是一種構造新穎、設計巧妙的輕型火炮。類似的架射式輕型火炮還有飛云霹靂炮、轟天霹靂猛火炮、毒霧神煙炮、九矢鉆心毒火雷炮等。
(三)車載式火炮
車載式火炮主要分為攻戎炮和葉公神銃車炮兩種。
攻戎炮,炮身安裝在一輛雙輪炮車上,炮車盤上安置一個用榆槐木挖成的車廂,廂高2.5尺,炮身嵌在車廂內,加鐵箍5道。車廂兩側各有2個鐵錨,發射時,將鐵錨放在地上,用土壓實,以消減后坐力。攻戎炮可用騾馬拖拽,隨軍攻城略地,進行機動作戰。
葉公神銃車炮,炮身用“鐵打造,天、地、玄三號,名曰公引孫。天字號神炮每位重二百八十斤,長三尺五寸”,“地字號神炮重二百斤,長三尺二寸;玄字號神炮重一百五六十斤,長三尺一寸,每位用車一輛”。這種炮車除前面安有直徑為2.5尺的兩輪外,后面還有直徑為1.3尺的輪,形成前高后低,使炮口稍成昂揚之勢,便于發射。炮車的大小,隨三種炮身的大小而定。這種火炮可裝填火藥1.5斤至2斤,并裝填大鉛彈1個、小鉛彈半升。發射后,大鉛彈可直沖3里至4里,能透壁鑿屋,具有較強的殺傷和摧毀威力。
(四)有翼式火箭
有翼式火箭分為飛空擊賊震天雷與神火飛鴉兩種。
飛空擊賊震天雷,是一種運載爆炸性火器的有翼式火箭。其制法是先用竹篾編成直徑為3.5寸的震天雷體,上安雙翅,以維持飛行平衡。內裝爆藥與幾支涂有毒藥的菱角,中間安置一個長2寸的紙制噴射火藥筒,用藥線與雷體內的爆藥相連;外表用十幾層紙糊固,涂上顏色。這種火箭多用于攻城戰。攻城時,由射手順風點火,火藥噴筒噴射出火藥燃氣,將震天雷推送至城上爆炸,頓時煙飛霧障,迷目鉆空,涂有毒藥的菱角扎人,守城士兵難以抵御,是一種攻城利器。
神火飛鴉,是一種多火藥筒并聯的鴉形火箭。鴉身用竹篾或葦草編成,形似竹簍,內裝火藥,背上鉆孔,從中通出4根各1尺多長的藥線,并使之與鴉腹下斜插的4支起飛火箭的藥線相連,而后用棉紙將鴉身糊固,安上鴉頭、鴉尾和兩翅如飛行姿勢。使用時,先點燃4支起飛火箭,驅動鴉身飛行百余丈,到達目標時,起飛火箭的藥線恰好將鴉腹內火藥筒內藥線點燃,使火藥燃燒,焚毀攻擊目標。
這兩種火箭,已將單級噴氣火箭運載冷兵器進行個體殺傷,發展為運載裝藥火器,進行群體殺傷與破陣攻城,擴展了火箭的作戰用途,增強了戰斗威力。
(五)地雷
地雷是明朝鎮守陜西的將領曾銑在嘉靖二十五至二十八年(1546—1549年)鎮守邊關時,創制的一種埋于地下爆炸的火器,到了明萬歷年間,各種地雷相繼問世?!盾娰Y乘》記載了自犯炮、萬彈地雷炮等十多種地雷。雷殼有石殼、木殼、鐵殼、泥殼、陶瓷殼等。其引爆方式有絆發、火繩點火、定時爆炸,以及用機械式裝置“鋼輪發火”引爆等。
自犯炮,是一種機械式引爆的連環地雷。單雷可用鐵、石、瓷、瓦等材科制作,雷內裝填火藥,有火信從中通出,通過機槽與鋼輪發火裝置相連。布雷時,選擇敵軍必經之路段,將多顆地雷與多具鋼輪發火裝置,首尾依次間隔連環相串聯,并將最后一個“鋼輪發火”的引線橫過地面的通道,當敵軍人馬踩絆引線時,不但末端的地雷被引爆,而且在其牽動下,其他地雷也依次被引爆,整個布雷區群雷轟炸,使敵軍人馬陷入滅頂之災。
萬彈地雷炮,是一種機械式引爆的壇形地雷。內裝炸藥,壇口用土填緊,中留一個小孔,從中通出火信。使用前,將雷體埋設于敵軍必經之路,同時埋設一具鋼輪發火機械式裝置,并使之與壇口引出的火信相連,上用泥土與鵝卵石蓋平,地面上安設一根同鋼輪發火機相連的絆索。當敵軍人馬觸動絆索時,牽動鋼輪發火裝置,將地雷引爆,泥土與鵝卵石亂飛,可大量殺傷敵軍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