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兵法謀略 正文

馬漢《海權論》的影響?馬漢的《海權論》有什么意義?

掃碼手機瀏覽

馬漢海權論思想的影響與運用

一、馬漢海權論思想的影響

馬漢在19世紀末提出了“海權”的概念,將控制海洋提高到國家興衰的最高戰略層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被美國史學界稱為“海權論的思想家”、“帶領美國海軍進入20世紀的有先見之明的天才”。

事實上,馬漢的海權理論不僅使人們從理論上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海上力量及其對海洋的控制能力對于國家命運和世界歷史的巨大作用與影響,而且也成為以西方國家為代表的世界各國在制定國策、軍事戰略尤其是海軍發展政策時的重要參考與理論基石。馬漢主張大力發展海軍、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發展商船隊、發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主張美國應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然后控制其他海洋,與列強共同利用東南亞與中國的海洋利益。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全球部署都受到馬漢海權理論的重大影響??梢哉f,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馬漢為19世紀末國力迅速膨脹的美國指出了發展道路。正是在他的海權思想的指引下,美國1898年發動美西戰爭,擊敗西班牙,牢牢控制了家門口的加勒比海,奪取菲律賓,奪占了關島,吞并夏威夷等戰略要地……美國一步一步地通過對海洋的有效控制,獲得全球霸權,走向了世界之巔。

曾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評價說:“英國對于海軍理論尚無重要貢獻,世界上最標準的海軍理論創始于美國的馬漢少將?!痹隈R漢海權論的巨大影響下,英國的海軍擴建計劃得到了堅定的推進。德皇威廉二世對馬漢的海權思想推崇備至,德國迅速走上了擴建海軍之路,建成了僅次于英國的海軍艦隊。馬漢的海權作品在俄國被奉為經典,沙皇據此迅速重振俄國海軍。在馬漢海權論的直接影響下,日本形成了大力發展海上力量的舉國意志,其海上作戰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一躍成為太平洋地區的海洋強國。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馬漢的海權論并未能夠對當時的中國形成啟蒙作用并發揮影響。

馬漢海論權思想的運用

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主的軸心國和以英美等國為首的同盟國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所進行的戰爭,范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起點,以日本投降為終結,參戰國家多達37個,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6000萬以上,歷時3年零8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一)戰爭背景

日俄戰爭之后,日本海軍的發展一直將美國作為假想敵。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占領了德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加羅林群島一線,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御圈相鄰。在對華態度上,日本一直夢想獨占中國,而美國則要求利益均沾。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地區,再次嘗到了擴張的好處。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并逐步擴大規模,嚴重威脅西方各國在中國的利益,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利益。1937年與中國的全面戰爭爆發后,日本發現國力持續消耗卻完全無法實現“3個月滅亡中國的目標”,同時與歐美國家關系惡化,受到經濟制裁,于是日本鋌而走險計劃奪取亞洲的歐美殖民地。

(二)作戰經過

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后,日本海軍便開始為這次行動進行嚴格的訓練。1941年10月18日,主戰派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1月26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將南云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3艘潛艇。此外還有8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12月1日御前會議決定向美、英、荷開戰。12月7日凌晨,日軍在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偷襲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美軍艦艇,包括那里的戰列艦。美軍地面上幾乎所有的飛機都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他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死亡。珍珠港的慘敗促使美國舉國一致投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英荷等20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

此后,日美兩國的大型海上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距美國舊山和日本橫濱均相距2800海里,處于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島的面積雖不大,僅4.7平方千米,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而且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旦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唇亡齒寒。

日本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之后僅僅一個月就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僅能報美國空軍空襲東京的一箭之仇(當時日本高級將領中有認為空襲東京的飛機是從中途島起飛的),還能打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并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借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余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該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艦隊規模甚至超越后來史上最大海戰萊特灣海戰時的聯合艦隊。進攻中途島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中途島戰役開始于1942年6月4日。此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美軍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戰役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三)策略運用

太平洋戰爭除爆發了日美兩國大型海上戰斗外,同時也導致位于歐洲軸心國集團的滅亡、日后的冷戰局勢、原子彈的使用、反殖民浪潮和日本與中國戰局的變化,對亞洲與太平洋周邊國家未來發展影響甚巨。從策略運用來看,太平洋戰場上日美在實戰中的表現各有長短。

偷襲珍珠港,從日本的海軍戰略而言就是以突襲手段力求在開戰初期就一舉全殲或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確立起日本的軍事優勢,并不斷對美國實施主動進攻,使其無法積蓄起足夠與日本對抗的力量,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而這一戰略的風險系數極高,就像一場賭博一樣,必須環環相扣,才能制勝,只要中間有一步出現紕漏,必將引發一系列問題,以致影響到戰爭大局。雖然從表面來看,在珍珠港日軍完成了一場成功的突襲。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初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后的6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他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后它占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美國與墨西哥戰爭后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然而,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軍的戰略意圖沒有一件完全實現。事實上,日本偷襲的主要目標——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因而未能被擊沉,且在偷襲中日本只炸艦只而沒有炸掉船塢,美國海軍儲存在珍珠港的450萬噸重油也未成為攻擊的目標,因此美國雖然損失慘重,但仍然保存了相當的反擊力量和自我修復能力。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立刻將實力巨大而內部聲音不一的強大國家美國有效動員起來,使之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發誓要戰勝日本。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珍珠港被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與服務經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后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開始的。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臺。

從整體來看,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計劃最明顯的失誤是分散部署兵力,聯合艦隊各部隊在相隔很遠的距離上單獨作戰,而美國海軍最大限度地集中部署兵力,日軍聯合艦隊的優勢被削弱了。此次海戰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均在艦炮射程之外,彼此只好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日軍計劃的一個重大失誤是進攻中途島本來是誘使敵艦隊決戰,但是又給航空母艦套上支持占領中途島的任務,并一廂情愿地認為在中途島受到攻擊以前,敵艦隊不會離開其基地。日軍偵察搜索計劃同樣不力。最后導致南云忠一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和來回換裝魚雷、炸彈的尷尬局面。日軍過高估計了己方航空母艦的戰斗力,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作戰,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通信技術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則通過高效準確的情報系統完全掌握了日軍的進攻企圖,并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分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沖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于盟軍的轉折。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bingfa/2020065755.html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