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謀略必讀 正文

文明的碎片

掃碼手機瀏覽

文明的碎片

(余秋雨著)

★根據王鞏《甲申雜記》載,那個帶頭誣陷、調查、審問蘇東坡的李定,整日得意洋洋,有一天與滿朝官員一起在崇政殿外等候早朝時,向大家敘述審問蘇東坡的情況,他說:“蘇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詩文,審問起來都記得清清楚楚?”他以為,對這么一個轟傳朝野的著名大案,一定會有不少官員感興趣,但奇怪的是,他說了這番引逗別人提問的話之后,沒有一個人搭腔,沒有一個人提問,崇政殿外一片靜默。這靜默算不得抗爭,也算不得輿論,但著實有點兒高貴。相比之下,歷來許多誣陷者周圍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熱鬧,以嘈雜助長了誣陷。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在一般意義上,家是一種生活;在深刻意義上,家是一種思念。只有遠行者才有對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遠行者才有深刻意義上的家。

★明代張岱《夜航船序》里記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張岱編一部初級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國文化常識,使士子們不要在類以夜航船這樣的場合頻頻露丑。

★文章一旦阻斷,遠比其他事情的暫停麻煩,因為文思的梳理、文氣的醞釀,需要有一個復雜的過程,有時甚至稍縱即逝,以后再也連貫不上。

★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要有統領全局的強悍。

★著名的藏書樓——寧波天一閣,其創辦人范欽系明代嘉靖年間人,自27歲考中進士開始在全國各地做官。事實上他把人生的第一要務看成是搜集圖書,做官倒成了業余,或者說,成了他搜集圖書的必要手段。

★正視上海人的人格障礙。(1)滿足于小平衡。(2)好圍觀愛起哄。閑話多,對別人進行不負責任的議論,空穴來風,信謠傳謠,繪聲繪色,把人才中傷,把好事弄臟,把污穢擴大。(3)超敏感度的抱怨。(4)“多面人”的尷尬。

★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不管他擔當什么工作,總會比其他人更能體諒人、更仁慈、更有趣味、更幽默、更易展現個性、更瀟灑從容。

★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為期長遠的跋涉,行篋中將帶一本什么書?抗戰時期,許多學者輕裝逃難前確實思考過這個問題。有人帶了《莊子》,有人帶了《劍南詩稿》,有一個教授狠狠心,在簡薄的行囊中硬是塞進了一部《紅樓夢》。五十年代中期,一位被錯誤地開除了公職的大學教師落荒成一名邊遠地區的“車把式”,他的藍布小包袱中則始終藏著一部《楚辭》。文革中,一位美學家被迫到農村去勞動時,偷偷帶了一本最“經讀”的書: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1994年9月22日晨閱畢)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book/20210545960.html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