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反對奢侈浪費
雍正皇帝反對奢侈浪費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母為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圣祖玄燁第四子,是清朝入關后第三位皇帝。1722年至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
雍正皇帝繼位后,非常重視對糧食的愛惜。1724年,他給內務府下圣旨,說:“諭膳房,凡粥飯及肴饌等食,食畢有余者,切不可拋棄溝渠?;蚺c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币馑际钦f,從今以后,凡是宮里吃剩飯菜,都禁止浪費,要給宮里的下人們吃,他們吃不了的,可以給貓、狗等寵物吃,寵物們吃不了的,可以曬干保存,給園里的小鳥去吃。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為節約糧食可謂費盡心思,力求做到不浪費一粒糧食,層層遞進,一一想到,可見雍正皇帝對糧食分外珍惜。難為他一個日理萬機、至高無上的封建皇帝,專門為剩粥剩飯的處理下一道圣旨,這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中是極其罕見的。
事隔三年,他又專門為了禁止浪費糧食的事,再次發出一道圣旨:“朕從前不時教訓,上天降生五谷,養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拋棄溝中,不知愛惜。朕屢屢傳過,非止一次??秩站眯傅?,爾總管等再行嚴傳各處首領、太監,見有米粟飯粒,即當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谷者,無論首領、太監,重責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庇终f:“夫米谷為養命之寶,既賴之以生,則當加以愛惜,而不可存輕棄之心。且資之者眾,尤當隨時撙節,而不可縱口腹之欲。每人能省一勺,在我不覺其少,而積少成多,便可多養數人。若人人如此,則所積豈不更多,所養豈不更眾乎?”
雍正常常訓誡大臣們: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首先要崇尚、倡導節儉。主張婚喪節儉是雍正帝崇尚節儉、反對奢侈的內容之一。
有一次監察御史向雍正奏報,直隸等地方男女婚嫁講究錢財,聘禮多則二三百兩,少則也要四五十兩。更有甚者,一些百姓家為了娶親還被迫變賣房產。如果男家湊不夠這些錢,很可能就要一輩子娶不到媳婦了。
雍正對這份奏折非常重視。為了扭轉奢靡的民風,雍正帝制定了婚嫁禮儀,接著,又對官民婚嫁彩禮、鼓樂數目作出具體規定:漢人納彩成婚,四品以上官員之家,綢緞、首飾最多八件,食物最多十樣,五品以下官員分別遞減,平民之家只準送綢絹,果品最多四種。舉行婚禮這一天,官家限用六盞燈、十二個吹鼓手,庶民限四盞燈、八名鼓樂人。
妙語點睛
雍正皇帝一生勤于國政,“崇儉而不奢”,“毫無土木聲色之娛”。日本文化首都京都大學歷史教授盛贊雍正節儉支出,稱“雍正朝后宮一年支出費少于明朝萬歷帝后宮一天支出費用”。身為一個封建的君主,在坐擁天下財富之后還能有如此的境界,真是了不起。
警世良言
世人無不以奢為恥,以勤儉為美德,若諸臣以奢為尚,又何以訓民儉乎?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