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一生做廉吏
于成龍一生做廉吏
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離石)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
清代順治至康熙年間,有一人叫于成龍,他雖然身居高位,生活卻極其儉樸。據清史稿記載,他“日惟以粗糲蔬菜自給”,意思是:每天只吃粗糧素菜。為遏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于成龍帶頭實行“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樸”。去天津的時候,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時他“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因而江南人民親切地稱他為“于青菜”。
有一年,他去福建,臨上路時,特意囑咐手下人說“買200斤蘿卜放在船上?!彼南聦俨恢惺裁从?,就問:“大人,您為什么買那么多蘿卜呀?”
于成龍認真地說:“我們這一路要走好多天,咱們買些蘿卜,可以在路上食用。蘿卜多好,既便宜,又可入菜,還能生吃,一舉多得?!?/p>
下屬們聽了后連連點頭,議論說:“怪不得老百姓給大人您起了個‘于青菜’的外號呢!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像您這樣,那老百姓就有活路了!”
公元1682年,于成龍就任兩江總督。兩江總督所管轄的江蘇、安徽、江西一帶的眾官員一聽說后,匆忙開始準備沿途大張旗鼓地迎接于大人。有的官員打算新建驛站,有的還準備了當地的名貴物產,有的還花重金聘請名廚準備給于大人接風,更有甚者還準備了成箱的金銀財寶??傊前讼蛇^海,各顯神通。
一切準備妥當后,大家開始翹首以盼,過了三天,沒來;又等了五天,沒來;又過了三天,還是不見于大人的影子。經過一番細細地打聽后,他們終于得知了明確的消息,那就是于大人已經出發了??墒?,人呢?
忽然,一天有人來報,說于大人已經到了總督府,大小官員們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原來,于成龍擔心,如果一路大肆張揚他要來了,那么就會興師動眾。這樣的話,不僅會驚動沿途的老百姓,而且會造成嚴重的浪費。所以,他想了想后,既沒有通知沿途官府,也沒有帶大量的隨從,就連夫人也沒有帶。只他一人,帶著隨身仆人,雇了一輛小毛驢車,就走馬上任了。
一路上,他聽說這些大小官員如此煞費苦心地準備迎接他,苦笑道:“果然不出我的預料!如果所有的官員上任,都要如此破費,那就真不得了!長此以往,天下難保太平??!”于是他召集所屬的全部官吏,痛心疾首地說:“我們做官員的,是為百姓服務的,而不是役使百姓滿足我們自己的私欲的。這樣做,你們難道良心上過得去?”那些為迎送之事胡作非為的官吏們聽后都嚇得頭不敢抬,連連道歉,并表示悔過。
據載,當于成龍出任兩江總督后,南京布價驟然上漲,“金陵闔城盡換布衣。即婚嫁無敢用音樂,士大夫減驅從,毀丹亞,至有驚恐喘臥不能出戶者……奸人猾胥各拿妻鳥獸竄”。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偠窖瞄T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后槐葉啖之,樹為之禿?!?/p>
公元1684年,于成龍病逝于兩江總督任上。死時因為沒有家眷在身旁,喪事全是由他的下屬操辦的。清理個人財物時,他私人財物少得令人難以置信。他只有舊箱一只(箱中僅有一件舊衣、一雙鞋子),洗漱用具一套、儲米缸一個(內有不多的粗米)、鹽少許、書籍。權力極大的兩江總督于成龍,竟沒有錢財積蓄。
于成龍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妙語點睛
于成龍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撫大員,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他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因此深得士民愛戴??滴醯燮评H為其撰寫碑文,雍正皇帝還稱贊他為“天下廉吏第一”,追賜謚號“清端”。生前受到百姓的愛戴,死后得到兩位皇帝的嘉許,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警世良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張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