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節儉顯賢德
長孫皇后節儉顯賢德
長孫皇后(601—636),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宗室長。大業九年(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唐代隋后被冊為秦王妃。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與房玄齡等一起支持李世民,并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后,立為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為皇帝誕下三子四女。貞觀十年薨,謚號文德皇后。
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一生都尊崇節儉。她與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太子東宮的日常用度。一天,遂安夫人見東宮用器太少,便要求皇后添置一些。但長孫皇后并不因為是自己的愛子就網開一面,她說:“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剛剛安定下來。太子作為儲君,應多多體恤民情,注意節儉,方為人君之德?!彼墓c明智,深得宮中所有人的敬佩,誰都愿意聽從她的安排。
長樂公主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掌上明珠,從小養尊處優??煲黾迺r,她向唐太宗提出,所配嫁妝要比永嘉公主的多。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之際正逢唐初百業待興,因而嫁妝比較簡樸。而長樂公主出嫁時已值貞觀盛世,國力強盛,因此要求增添些嫁妝也并不過分。但魏征卻說:“這樣做于情于理皆不合,長幼有序。規制有定,還望陛下不要授人話柄!”唐太宗本來對這番話不以為然,但長孫皇后卻對此十分重視,她稱贊道:“魏征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發為夫婦,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顏色,不敢輕易冒犯;而魏征卻能抗言如此,實為難得??!”于是,在長孫皇后的安排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公元634年,正是長孫皇后臨終之際,恰好房玄齡因一點小過錯被唐太宗責罰。長孫皇后再三向唐太宗求情說:“他跟隨您的時間最長,處事小心謹慎,參與國家大事,從來沒有泄漏過一句機密。平日生活節儉,一日三餐都極其簡單。這是多可貴的品質??!這次并沒有犯什么大錯,請您不要罷免他?!?/p>
最后,長孫皇后又誠懇地說:“自古圣賢都崇尚節儉,只有昏庸的無道之君才會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我死之后,您千萬不必為我厚葬。不用制造棺槨,所需用品,都用木瓦就可以了。如果能這樣以儉約的方式為我送行,就是皇上對我的最好懷念了?!甭犃碎L孫皇后的話,唐太宗抑制心中的悲痛,默默地應允了她。
妙語點睛
長孫皇后一生躬行節儉,凡是衣物車馬,只要夠用就好,從不講究。因此六宮上下,都以皇后為榜樣,不敢靡費。長孫皇后以她的賢淑的品性和無私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及宮內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為后世樹立了節儉良后的典范。
警世良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