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和珍惜海洋自然資源
中國沿海島礁資源非常豐富,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風景美麗,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后,就能為我們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中國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線,6500多個島嶼。
但是現在有一些人只顧眼前利益,對島礁的魚、貝、藻毫無節制地 “痛下殺手”。一些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往往不顧生命危險登礁攀巖掏鳥蛋、采牡蠣和藤壺出售給一些餐飲店。還有一些人開始破壞和開采島、礁、灘、沙、石等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資源。其結果必然是破壞了島礁的漁業資源,從而危及到島上珍稀動物特別是鳥類的生存,而且還嚴重損害了海島的生態平衡和自然風光!有些沿海城市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在大力保護島礁:通過電視、座談會等一些形式,開展一些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人們保護島礁資源的一種自覺性。
朋友們,假如我們還想在若干年后享受到經濟價值巨大的海洋漁業資源,在游艇上愜意地欣賞島礁區內那些生態類型各異的海島、海礁,那么,就要從此刻開始行動!
居住在海邊的居民都有在退潮的時候進行 “趕?!钡慕洑v?!摆s?!辈粌H是海邊居民獲取海產品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海邊民俗生活的傳統。但是在 “趕?!睍r,一定要注意保護資源稀缺的那些物種,不要到受保護的海區 “趕?!?。通常受保護海區內是劃定保護某種或某幾種資源稀缺的海洋生物,經濟價值都比較高,這樣就會吸引一些唯利是圖之人進行一些違法活動,對海區內的這些生物可以說是滅頂之災。因此,對于當地政府劃定的資源保護海區,應嚴格遵守,并且做到 “不越雷池半步”。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包括各種級別的海洋自然保護區108個,總面積達769萬公頃(不含臺灣、香港和澳門)。已經涵蓋了中國海洋主要的典型生態類型,保護了具有較高科研、教學、自然歷史價值的一些海岸、河口、島嶼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了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等一些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也保護了中華文昌魚、白海豚、斑海豹、儒艮、綠海龜等珍稀瀕危海洋動物及其棲息地,從而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按功能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實驗區、緩沖區和核心區,其中核心區是保護的核心地帶。保護區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遺傳資源,保護區內禁止進行任何破壞性的開發活動,嚴格控制那些一般性的開發活動;核心區更是動植物最后的一個庇護場所,除一定的科學研究需要以外,通常禁止任何人進入。因此當我們在海邊游玩或者是干別的事情,請不要進入核心區域,從而給生活在這里的動植物保留這片最后的寧靜家園。
當然,自然保護區內的旅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欣賞獨特自然景觀的機會,但是只要有人旅游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為了避免旅游給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我們應該牢牢樹立 “生態旅游”的觀念。所謂生態旅游是一種促進保護、低投入、計劃性強的旅游活動。對于游客量、活動路線的安排等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能隨意游玩;對開發者來說,嚴格控制生態和經濟容量,從而避免旅游區超負荷運載;不能以人為的方式去破壞景區的自然風貌,不能在景區內盲目地亂建設施;就旅游商品來說,其使用過程要盡量節約原料和能源;就資源的利用來說,要采用一些新型、無公害的能源和資源,以及能節約能源和資源的新技術、新設備。因此到這里旅游,就要學會扮演當地生態環境的欣賞者和保護者的雙重角色,從而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一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