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軍事學術在春秋時期得到巨大的發展,取得輝煌成就。這既表現為在史書和其他思想家的著作中,對軍事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論述;更體現為《孫子》這部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兵書的出現。它們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左傳》軍事思想
《左傳》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學巨著,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左丘明所著。后人認為《左傳》的作者“于軍事特別感興趣,似長于兵家之學?!币虼?,把它看成是同《孫子》一樣的將帥必讀之書,可見其在中國軍事史上的地位。
《左傳》中的軍事思想主要有以下觀點:
1.反對“去兵”?!蹲髠鳌氛J為戰爭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對當時社會上“去兵”議論進行了反駁。如子罕指出:“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軔而昭文德也。圣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誣乎?”這里,子罕肯定了戰爭是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客觀現象,它是威懾不軌行為、伸張正義的工具,國家的“廢興存亡”,君主的“昏明之術”都是由戰爭決定的,這又怎么能“去兵”呢?子罕論證了戰爭在當時社會中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反映出當時各國統治階級都竭力保持自己的軍事實力,以贏得諸侯兼并和大國爭霸戰爭勝利的心理狀態。
2.對戰爭性質的樸素認識?!蹲髠鳌诽岢鰠^分戰爭“義”與“不義”的范疇。據成公元年記載,公元前590年,晉國調解了戎和周王室之間的矛盾,使雙方達成了和平協定。但周劉康公企圖趁戎因媾和疏于防備之際而突然發起進攻,叔服就指出:“背盟而欺大國,此必敗。背盟,不祥;欺大國,不義?!闭压暧涊d,楚靈公在篡位前為令尹,服飾、警衛有如國君,他的野心誰都可看出來,當時晉國大夫趙孟、叔向對他作了分析,認為他可以取得一時成功,但不會有好結果:“強以克弱而安之,強不義也。不義而強,其斃必速”,“夫以強取,不義而克,必以為道。道以淫虐,弗可久已矣?!薄蹲髠鳌愤€以“直”和“曲”兩個范疇來說明戰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提出“師直為壯,曲為老”的思想。
3.重視民眾在戰爭中的作用?!蹲髠鳌肺樟舜呵飼r期的“民本”思想,提出了“無民,孰戰”的基本觀點。當時不少人從眾多勝敗興亡的戰爭實踐中認識到戰爭的勝敗與民眾有密切的關系,并善于從是否得到民眾支持這一點去探尋戰爭勝敗的原因。晉、楚城濮之戰后,有人分析楚國在此戰中的失敗原因:“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而晉國之所以在城濮之戰中取勝,盡管原因很多,但關鍵的一點,是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使“民聽不惑,而后用之?!弊詈蟮贸鼋Y論:“無眾必敗”。
4.提出了一些新的作戰指導原則。第一,主張及時掌握戰機。齊魯長勺之戰,魯軍實力不如對手,但結果是魯軍一舉獲勝,魯莊公尚在莫名其妙,曹劌便向他解釋了其中的奧秘:“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边@里,曹劌提出了掌握戰機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應當選擇“彼竭我盈”之時,對敵發起進攻。第二,正確選擇攻擊方向?!蹲髠鳌氛J為攻擊的方向應選在敵人的虛弱之處。孺葛之戰中,由于鄭國正確選擇了攻擊方向,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楚、隨速杞之戰中,隨軍違背了這一作戰指導原則,結果失敗。第三,驕兵必敗?!蹲髠鳌芬源罅康膽鹄f明了在作戰指導上,如果麻痹輕敵,疏于戒備,輕則喪師,重則喪國?;腹哪暧涊d,“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秦作為一個大國,竟敗于小小芮國之手,原因就在于“小之也”,即自大輕敵。
此外,《左傳》中還敘述了不少具有新的戰術思想的戰例,如伏擊戰、包圍戰、迂回戰、側擊戰、襲擊戰,等等。
但是,《左傳》畢竟是一部歷史巨著,它雖記錄了大量的戰例,但還沒有將其抽象上升到理論。清代李之春說:“孫,吳所言空言也,左氏所言驗之于事者也?!本执儆诮涷灹_列,表明《左傳》軍事思想的不夠成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