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事謀略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掃碼手機瀏覽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下冊)

([英]利德爾——哈特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60.1萬字)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拿破侖入侵帝俄一百二十九周年的前一天,希特勒入侵俄國,整個戰(爭)局勢就改觀了。事實證明,這一步驟對希特勒正如對他的前驅一樣,也是致命傷,只是并非立即喪命而已。

拿破侖在當年(1812年)年底前就被迫撤出俄國,俄國在他入侵的第二年4月就進入他的首都。希特勒在三年后才被逐出俄國,俄國直到第四年4月才進入他的首都。希特勒深入俄國之地比拿破侖多一倍,只是沒有能象拿破侖一樣取得直搗莫斯科的虛幻勝利而已。

侵略者的這一自殺步驟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歷史的重演。這使英國暫時脫出困境。

巴巴羅薩方案。此時,俄國在西部共有八十八個步兵師、七個騎兵師、五十四個坦克和摩托化師。德軍入侵部隊有一百一十六個步兵師(其中十四個是摩托化的)、一個騎兵師和十九個裝甲師,此外還有九個交通線警衛師。入侵部隊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北路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進發,穿越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亞米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攻打列寧格勒;中路集團軍群從華沙地區出擊,沿著莫斯科公路直搗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南路集團軍群進攻普里皮亞特沼地以南地區,一直攻至羅馬尼亞,以第聶伯河和基輔為目標。

古德里安裝甲兵團提出迅速攻戰莫斯科。希特勒說:“我的將領一點不懂得戰爭的經濟目標”。只答應,等基輔地區的俄軍殲滅后,讓包克、古德里安去進軍莫斯科。

基輔有六十多萬俄軍被俘。

★俄國所以幸免覆滅,七分靠長期遺留下來的原始狀態,三分是靠蘇聯革命后一切技術發展的成就。如果蘇聯政權把俄國的道路系統建筑得(沙土路)可與西歐國家媲美,俄國幾乎會象法國一樣迅速淪亡。

★珊瑚海之戰;中途島之戰;瓜達爾長納爾島之戰。

△戰前階段。

1936年德重新進入因蘭。這一行動,既為德國在魯爾的重要工業區提供了掩護,又為它入侵法國提供了可能利用的跳板。英法讓步。1938年3月侵占奧地利,1939年3月希特勒占領了捷克(蘇臺德區日耳曼人)的剩余部分。

△大戰的第一階段。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入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不到一個月波蘭全部淪陷。九個月內,西歐極大部分地區被日益泛濫的戰爭洪水所淹沒。1940年侵吞丹麥、挪威、法國等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大戰的第二階段。

英國當時成了納粹德國僅存的勁敵。但是它的處境危險萬狀:軍事上無險可守,又受到敵人延綿二千英里海岸線包圍的威脅。

英敦刻爾克大撤退(23.8萬名英軍和同盟軍)。武器喪失殆盡,只有一個裝備完整的師來保衛國士,艦隊則被安置在德國空軍不能到達的遙遠的北門。如果德軍在法國淪陷后一個月內的任何時候在英國登陸,英國簡直沒有抵抗他們的可能。

德卻對付蘇聯,1941年6月22日發起攻擊。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參戰襲擊珍珠港,并在西南太平洋(馬來西亞、緬旬、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攻占了同盟國的陣地。

△大戰的第三階段。

1943年9月,同盟軍從西西里島向意大利推進;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1944年-1945年進攻本土。

★補記:“二次大戰三巨頭”——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他們雖然政治信仰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但是在反對法西斯侵略、保衛國家獨立的總目標下,他們團結起來了,結成了統一戰線,為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大半個歐洲處于法西斯鐵蹄蹂躪之下,像一只風雨飄搖的破船。人們普遍擔心,歐洲要有一個新的漫長的黑暗時代。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是斯大林率領蘇聯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殲滅了德軍主力,從而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斯大林不僅是蘇聯軍民的最高統帥,而且為促進和鞏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當時的美國,處于另外一種情況,它沒有直接遭受希特勒的入侵,和平主義彌漫全國。作為總統和三軍總司令的羅斯福,最大的歷史功績之一是,以驚人的魄力沖破了孤立主義的束縛,以“租借法案”的形式有力地支援了英、蘇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在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后,羅斯福又毅然決定同德、日、意宣戰,從而成為反法西斯聯盟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領導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英、蘇等20多個國家結成反法西斯大同盟。他以半身不遂的病殘之軀,不遠萬里,遠渡重洋,和盟國首腦多次會晤,運籌帷幄,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費盡了心血。難怪有人說,羅斯福不僅是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而且也是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

丘吉爾是“臨危受命”,是在張伯倫的綏靖政策遭到徹底破產之后上臺執政的。當時,他面臨的局勢確實是嚴峻的,上臺沒有幾天就遇上敦刻爾克大撤退。頃刻之間英國的防務解體了,可以說要人沒人,要武器沒武器。他在施政演說中說:“我沒有別的,我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你們問: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說: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還從來沒有見過的窮兇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丘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有力地鼓舞了英國人民,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而使英國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成員之一。

★“法西斯三大頭目”:

墨索里尼,五匠的兒子,1919年3月在米蘭成立了“戰斗的法西斯黨”,其標志是一束棒子中間插一柄斧頭(古羅馬執法官的標志)。1922年進軍羅馬。后任首相。

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這個年輕時候在維也納一事無成的流浪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過無名小卒的人,那個在戰后最初那些黯淡的日子里在慕尼黑無人聞問的倒霉蛋,那個啤酒館政變中有點滑稽的領袖,那個根本不是德人而是奧地利人的煽動家,已經宣誓就任德總理了。

第三帝國誕生了(一共存12年4個月)。

東條英機。

★二戰中著名將帥。

蘇聯元帥朱可夫,他多謀善斷、膽略過人,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具有組織實施龐大的坦克機械化兵團進攻和防御作戰的杰出才能。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任太平洋西南區總司令,指揮美國陸??杖娏α?,實行“蛙跳”戰術,直取日軍防線縱深地帶的主要目標,從澳大利亞經菲律賓一直打到日本國土。

英將軍蒙哥馬利受命于危難之際,他制訂作戰計劃十分細致徹底,善于穩扎穩打,是一位陣地戰大師。

巴頓將軍是坦克進攻作戰的行家里手,則是一名“熱血豪膽”的沙場老將。

蘇:崔可夫、華西列夫西斯、科涅夫。

英:亞歷山大。

美:馬歇爾、艾森豪威爾。

日本武士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締造者,在偷襲珍珠港時首先把航空母艦編隊投入實戰,一舉開創了世界海戰史上的航空打擊時代。開戰之初,由他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橫掃了東南亞和整個西太平洋地區。

希特勒的心腹愛將隆美爾,在入侵法國、進軍北非和抗登陸于諾曼底中出盡風頭,尤其在指揮德軍精銳坦克部隊鏖兵北非時,他狡詐多變,以少勝多,一度進抵阿拉曼,兵臨開羅城,撼動了英國北非防線的中樞神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沙漠之狐”。

納粹德國軍銜最高的“帝國元帥”戈林,也在組建德國空軍并使其密切協同地面部隊進行“閃擊戰”中為希特勒立下汗馬功勞。

德坦克專家古德里安。

(1995年10月17日晚閱畢)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junshi/20210546011.html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