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領導謀略 正文

領導談淡泊

掃碼手機瀏覽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寧靜淡泊,是歷經滄桑后看淡一切得失的豁達,是翻越千山萬水后“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更是剔除一切煩惱而海納百川的智慧。擁有寧靜淡泊之心,才能胸懷靜氣、身心安寧,不為進退滋擾、不為名利所困,不因成功驕傲、不因挫折沮喪,高不孤芳自賞、低不自暴自棄。靜而后能安。心不靜,則神不定;神不定,則力不聚,自然也就一事無成。只有力戒浮躁,靜下來涵養心性、檢點得失,不斷提高個人修養,端正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政治堅定、信仰牢固、本領過硬、品德高尚的領導干部;才能在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時,胸懷坦蕩、寵辱不驚,在大風大浪中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才能腳踏實地、踏實工作,講真話、報實情,扎扎實實為民造福,實實在在讓群眾滿意,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又快又好發展。守淡泊之心。淡然看一切,就能出聲色而不動,入功利而不迷。當你內心達到最好的恬淡之態,就會獲得最大的定力。要在淡泊中修習,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扎實學習、勤于反思,不斷提高個人本領。要在淡泊中謀事,沉下心來思考謀劃工作,把各方面的情況、因素考慮得更充分一些、周全一些,努力作出更為正確和切合實際的決策。要在淡泊中做事,勤勉務實,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實功夫”,少一些“個人造勢”、多一些“潤物無聲”,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淡泊絕不是消極避世,更不能走向“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極端,而是志在修身,進而濟世。

浩然正氣乃干部之魂,廉潔勤政是公仆之本。一身正氣,不僅是修身之基,更是齊家治國之基,可以充塞天地,讓人肅然起敬。包拯一生為官從政二十余年,從知縣做到宰相,一直以凜然不可奪的浩然正氣、清正廉潔不畏權貴的鮮明特色,贏得了百姓的真誠擁護和愛戴,老百姓遇到冤屈都想找他伸張正義,被老百姓親切地稱呼為“包青天”。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對領導干部來說,浩然之氣不是虛的、空的,而是具體的,就是要始終做到光明正大、剛正不阿、公道正派、堂堂正正,以良好的形象、令人信服的本領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正氣充盈,則邪不近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比巳鄙倭苏龤?,就會氣短心虛,邪氣就會乘虛而入;領導干部缺少了正氣,就會失魂落魄,丟了為官從政的根本,久而久之,就會在權力誘惑和錢腐蝕下,動搖理想信念、失去黨性原則,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既要干凈,也要干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正確處理干凈和擔當的關系,要把干凈和擔當、勤政和廉政統一起來?!吧W官之要,曰廉曰勤?!备蓛羰菫檎?,干事是履職之要,不廉潔則易壞事,不勤政無以成事。領導干部要做廉潔的“清官”,常思成長歷程,珍惜崗位平臺,秉公用權、依法用權、謹慎用權,廉潔自持,不斂錢財,自覺鍛造防腐拒變的“金剛不壞之身”;要做勤政的“能吏”,發揚擔當精神,勤練攻堅本領,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盡心盡力履行好職責。

為官當抑欲。欲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正常、合理的欲望,是進取之基、動力之源,而負面非分的欲望則是健康之害、人生之禍。一個人欲望太多,而又不加以區別限制,就有可能被欲念蒙蔽心智、沖昏頭腦、胡作非為,最后被欲望所毀滅。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列出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一個人幸福與否,效用是分子,欲望是分母,欲望越小,則幸福指數越高。很多時候,我們感到不幸福,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得到的太多。在不少領導干部的懺悔書中都不難發現,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是他們走向貪腐的重要原因,在貪欲的支配下喪失理智,直到栽跟頭才追悔莫及。多欲則多求,多求則招禍?!疤煜麓蟾?,莫大于無貪欲;天下大禍,莫大于欲無底?!笔扔缤塞}水一樣,越喝越渴。滿足了這個欲望,又會生出新的欲望?!稘O夫和金魚》的故事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警示,領導干部一旦不切實際地去追求過多欲望,就會被貪欲所反噬、被物欲所左右、被權欲所控制、被色欲所征服,最終走上歷史的審判臺。唯有把欲望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才能知足常樂、平安幸福。要學會用理智和智慧管理好自己的欲望,讓合理的欲望促進自身成長,實現個人價值。同時,算好經濟賬、法紀賬、良心賬,堅決不干得不償失的事情,珍惜好來之不易的事業和人生。不做欲望的奴隸。俗話說:“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币粋€人的客觀需要總是有限的,要做好加減法,多一點為民務實清廉,少一點個人私欲,不斷凈化心靈、清心直道,不拿不義之財,不得不當之利,不為不法之事,挺起腰桿向前走。要做好選擇題,自覺筑牢思想堤壩,讓正確價值追求占據思想陣地、主導思維方式,堅決鏟除非分之“欲”存在的土壤,克己為公,公而忘私。

難耐清貧莫為官。方志敏同志在《清貧》一文中寫道:“在這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無論是井岡山樸素的八角樓,還是延安土窯洞,再到西柏坡普通的民居,折射的都是黨和人民群眾一塊苦、一塊干的“清貧”,也正因如此,才讓黨和人民的感情凝在一起、利益連在一起、生命系在一起。進入新時代,領導干部的生活已經遠遠超過清貧的標準。我們現在所講的清貧,不是自命不凡的清高、不是食不果腹的貧困,而是對物欲的一種淡然與淡泊、對信念的一種堅定與執著、對精神的一種向往和追求。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關注物質太多的人,精神上就會缺乏;而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人,表現出的不僅是物質上的簡樸,更是精神上的遠大、心理上的富足。鳥翼系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人一旦沉迷于金錢帶來的各種享受,就容易在舒服的日子中漸漸消磨意志、喪失斗志。領導干部只有在物質上耐得住清貧,學會把利益、欲望、享受、得失看作“浮云”,才有可能把余力專注于事業、專心于工作、專誠于未來,勇于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敢于把實干擔當刻在心里、甘于把無私奉獻融入血脈,哪怕真的在物質上清貧了一些,人生也是幸福和快樂的。與其濁富,寧可清貧。堅守信念是為真志士,不忘宗旨方為好干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生活條件改善了,但共產黨人“清貧”的生活態度不能變、親民愛民的優良作風不能變、苦干實干的創業精神不能變,寧可守著“一簞食,一瓢飲”坦蕩從容過日子,也不追求錦衣玉食丟底線。領導干部要始終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履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職責使命,自覺做到“甘天下之淡味”,把自己錘煉成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干部。

抵擋住誘惑。人生常常充滿各種各樣的誘惑,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領導干部身處權力中心,更是免不了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等誘惑,一旦守不住底線,就很容易落入陷阱,無法自拔。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官算是一種高危職業,不僅不能以權謀私,還要處處防備社會誘惑。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蘇軾的“茍非吾輩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要求領導干部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抵擋住誘惑,坦坦蕩蕩為官。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盤踞在墨西拿海峽的女妖塞壬,經過的航船常被她誘人的歌聲魅惑以致船毀人亡。女妖的歌聲只能在墨西拿海峽聽到,但領導干部面對的誘惑則如影隨形,伴隨著整個從政生涯甚至自己的一生。有些誘惑是赤裸裸直觀存在的,有些誘惑是隱藏在溫情脈脈的關心關愛之中的,一場飯局、一件小禮物、一次拜訪都有可能包含許多內容,如果不善于甄別分析,輕則容易迷失、改變方向,重則使人喪失本性。把好誘惑的“閘門”。人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旦內心的貪念失控,誘惑的力量就會成倍放大。領導干部要自覺加強黨性錘煉,強化自我修養、自我約束、自我塑造,不斷改造主觀世界、進行品性提純,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大堤壩”,守住為官做人的底線,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要嚴守紀律規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自覺在法規制度的范圍內行使職權,讓自己的腦海里警鐘長鳴。

戒奢是干部行使公權力的基本要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奢”通常是一種負面的存在,與“奢”連用的詞語,如驕奢淫逸、窮奢極欲等,也通常不是什么好詞。歷史上因奢敗家、因奢亡國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我們才說“始作驕奢本,終為禍亂根”“在富莫驕奢,驕奢多自亡”。成由勤儉敗由奢。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這是千古常談和必談話題,不僅是個人問題,更關乎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v觀歷史,生存條件惡劣時,人們往往能夠克勤克儉、艱苦奮斗,一旦通過各種努力獲得了物質生活的豐饒,卻又常常深陷其中,最終走向自我毀滅。事實上,當“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時,就會謹慎用權,鮮花就會為你綻放;當奉行“人生若朝露,行樂須即時”,就會偏離宗旨,讓權力失范,荊棘就會瘋長,最后將吞噬你。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奮斗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本色。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領導干部要樹立艱苦奮斗之志,自覺抵制奢靡享樂等不良風氣,固守根本、堅守底線,始終保持高尚情操、反對奢靡浪費,切實做到克己奉公。要帶頭倡導節約、反對浪費,堅持勤儉辦事情,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既要艱苦,更要奮斗。

儉樸是一生平安的護身符?!皟€,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睂€人而言,儉可以養身;對家庭而言,儉可以持家;對一個政黨和國家來說,儉可以興政?!吨袊伯a黨廉潔自律準則》明確規定:要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生活奢靡、貪圖享樂、追求低級趣味,造成不良影響的”列為違反生活紀律的行為,要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厲行節儉、崇尚儉樸。簡樸是領導干部應該自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必須具備的一種從政品格。簡樸是拒腐防變的關鍵,選擇了儉樸,也就選擇了平安。以儉立身,以奢自敗。領導干部儉樸與否,不只是個人小節,也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禍患常積于忽微,小節不守,終累大德。對物質生活的扭曲追求,是很多落馬官員蛻化變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從對奢侈享樂的生活艷羨不已,萌發出“要住豪宅、開好車、喝名貴佳釀、過好日子”念頭的那一刻起,就親手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一點點毀壞形象、一步步滑入深淵,直到完全引爆炸彈,即便身上貼滿了“護身符”,也保不了平安。君子以儉德避難。儉樸可以養心、可以養性,帶給我們內心的寧凈與從容。領導干部無論掌管多大權力,經手多少資金,思想上都要緊繃儉樸之弦,懂得珍惜物力民力,常思律己之益、常思放縱之害,時刻自我警醒。要始終保持儉樸習慣和勞動本色,不忘艱苦歲月,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團結帶領群眾一塊苦、一塊干。要嚴守紀律規矩,特別是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節約、杜絕浪費,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上、用在關鍵處,用自己的“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功廢于貪,行成于廉。這句話出自蘇軾《六事廉為本賦》,意思是指貪污會毀掉一個人的功業,清廉會成就一個人的德行,告誡官員要祛除貪念、清廉為官。貪是萬惡之源,是為官從政的大敵,一個人不論多么勤勉敬業,做出了多少成績,只要和“貪”沾上了邊,就很難善終。革命戰爭年代,劉青山、張子善出生入死,有過功勞,卻因為貪污盜竊國家資財,被判處死刑,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后的一件大案要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腐無禁區、無例外,中國共產黨內沒有特殊黨員,更不允許搞將功抵過、以功折罪。當官發財兩條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要把當官作為一個滿足無窮貪欲、獲得無限私利的捷徑,那樣遲早要完蛋?!睆恼浬虥Q然兩途,絕對不能得隴望蜀,更不能混為一談。如果為官不正,既想當官又想發財,或是把當官作為發財的手段,整天以聚斂錢財為能事,掉進了錢眼里,那就必然要觸犯黨紀國法,受到法律的嚴懲,到頭來錢財也只是過了個手,最后還是還財于民、還財于公,自己不過是當了一個“臨時保管員”,金額多少只是定罪量刑的依據。廉潔從政不吃虧。清正廉潔不僅是組織的要求,也是為官者的人品官德。從底線看,廉潔從政不會出問題;從高線看,廉潔從政才能保持公仆本色,留下政績名聲,而不是惡名罵名。一旦收了別人的錢,就被人抓住了“小辮子”,就得為人家辦事,成為提線木偶,自己也沒了尊嚴?!安簧髌淝?,而悔其后,何可復得?”為官者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這條“金科玉律”,任何時候都要做到謹慎用權、正確用權、依法用權,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為民服務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做到清廉、清白、清正。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肮笔菫楣僦?、用權之繩、從政之要。領導干部掌握的是公權力,分配的是公共資源,影響的是公共利益,最忌諱的就是公私不分、損公肥私、以私廢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公私分明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提倡“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宋代《竹坡詩話》中記載了一個人的公私分明:一天晚上他正在燭光下辦公,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吹滅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后才開始看信,在他看來,公與私之間絕不能越雷池半步。過好公私關,為官才能清正廉明。政事萬端,惟守“公”而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吨袊伯a黨廉潔自律準則》第一條就是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只有一心為公、不偏不倚,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為人之德、處事之基,做到用權公道、辦事公道、待人公道,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事業觀,才能不為私心所縛、不為私欲所擾、不為私利所絆。如果任由私心膨脹,甚至忘乎所以、為所欲為,公私天平發生傾斜,就會喪失黨性原則,掉進欲望的陷阱。非我所有,一毫莫取?!按筚t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惫街g理應涇渭分明,這是為官從政的樸素邏輯、應有之理。作為黨的領導干部,必須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要分清公務和私事,絕不假借公務之名辦理私事,絕不利用公共資源為私事提供便利;要區分公財與私利,寧公而貧,不私而富,自覺在公私財之間拉起“高壓線”,劃出“警戒線”,不貪不占公家一絲便宜。

為官者不接雜賓。與誰交往、怎么交往本是個人私事,但對領導干部來說,擇善而交、擇廉而交就絕不是個人私事。普通人交友不慎,吃虧上當也只限于個人;領導干部交錯一個朋友,就如同掉進一個陷阱,不僅毀壞個人聲譽,還會殃及黨和人民的事業。據統計,超過一半的落馬官員腐敗墮落的重要原因都離不開“交友不慎”。一個領導干部,如果家里總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每天都有不三不四的人進進出出、來來往往,或是經?;燠E于各種酒桌飯局,與他人勾肩搭背、拉拉扯扯,那肯定不是什么好現象。這就要努力做到“門無雜賓”。擇交者不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正直的人交往,是以義相交,如同找到了一面鏡子、結識了一位同伴,如水似茶,清清爽爽;與不良之人交往,是以利相交,利在則聚、利盡則散,如同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從事領導工作是有各種戒懼的,面對各種交往對象,要有判斷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辨良莠、分好壞,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能什么飯都吃、什么酒都喝、什么人都交,遠離那些別有用心的鉆營之徒,不被一時的阿諛和表象所迷惑。自覺凈化朋友圈。領導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經常要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必須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矩。要學會做“加法”,多與普通群眾交朋友、多與專家學者交朋友,多了解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真話真情,減少決策失誤。要學會做“減法”,與那些整天投其所好“會來事”的人、出手闊綽花錢不眨眼的人、開口兄弟閉口哥們兒“江湖氣”重的人、整天紙醉金迷頹廢消極的人、個性張揚天馬行空的人拉開距離、劃清界限。

守住底線才能前程無限。底線,是人們對人、事、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臨界值、分界線,如果逾越了底線,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就能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對領導干部來說,底線是高壓線,觸碰了高壓線,輕則傷身,重則要命;底線是生命線,守不住生命線,政治生命肯定要終結;底線是前程線,守住底線才能繼續往前走,前程無限,否則就只能“下線”“掉線”。能不能守住底線,不僅是黨性堅強的重要檢驗,更是決定領導干部個人前途命運的關鍵考驗。明底線、守底線是修身正德的必修課。就個人而言,底線是立身之本,也是處世的基本原則;就社會而言,底線是社會有序運行的基石和基本保障。領導干部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不能去,要劃出應有的底線,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守住底線,恪守黨章黨規黨紀要求,該堅持的原則必須堅持,該得罪的人就不要怕得罪,面對不良風氣,敢于亮劍、善于亮劍,不當和稀泥的“瓦匠”,也不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木匠”。守住紀律規矩的底線。對共產黨人來說,黨的紀律和規矩不是最高標準,而是底線要求;不是高不可及,而是必須遵守。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不講條件、不打折扣認同黨紀黨規、遵守黨紀黨規、維護黨紀黨規,始終在黨規黨紀范圍內活動,筑牢思想道德防線,不逾矩、不越界、不踩線。既要嚴格守住“底線”,更要不斷追求“高線”,朝著“最優”目標去努力,努力推動各項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讓功名利祿隨風而去?!澳悦c利,名利是身仇?!比说囊簧^許多關口,其中,名利關是最狹長、最難過的。對待名利,人們的態度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追名逐利,一種是淡泊名利。名利觀影響人生走向。一個人把鮮花、掌聲、財富當目標,就難免汲汲營營、拔足艱難,甚至誤入歧途;只有將功名利祿看清、悟透,才會一心干實事、干凈做好事。領導職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絕不能把“從政為官”與“功名利祿”畫等號,唯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獻,才能用專注的態度、踏實的努力干出一番事業、實現人生價值。名利是枷鎖,富貴如浮云。功名利祿對任何人來說,都有較強的吸引力,但終究不過是身外之物??桃庾非竺?,就會被名利所綁架。那些落馬被抓的貪官,被名利二字牽住、困住、縛住、絆住,以致陷入功名利祿的陷阱難以自拔,甚至見利忘義、出賣靈魂,走上歧路,最終身敗名裂。唯有始終保持一種寧靜超然的心態,不斷端正己身、完善自我,才能經得起功名利祿的考驗,超然于功名利祿之上,成為真正的強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于山。黨和人民把領導干部放在領導崗位上,是對領導干部的信任,是給了領導干部為黨分憂、為國效力、為民盡責的平臺和機會,不能當作張揚炫耀的資本。必須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情懷和擔當,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政績觀,把推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作為奮斗目標,多干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事好事,而不能只想戴官帽、只做關系個人利益前途的表面工作。必須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擔其責,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歷練淬火,干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lingdao/20210324908.html

相關文章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