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申府,原名張崧年,字申府、申甫,河北獻縣人。1893年6月15日(清光緒十九年五月初二)生。其父張濂為清末進士、翰林院編修,民國時期曾任眾議員。1913年張申府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17年畢業后留校任數學助教。時值新文化運動興起,張投身到這一運動中,對哲學發生濃厚興趣,改教邏輯學,研究哲學;并經常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文章,抨擊尊孔讀經、君憲救國等謬論,揭露復辟丑行,與封建專制作斗爭。1918年12月12日,與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并任該刊和《新青年》雜志編委。他與高一涵、王光祈等主要撰稿人經常為《每周評論》撰文,反對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宣傳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初步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為五四運動作思想準備。他還曾參與學生啟蒙團體新潮社的成立活動。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他參與主編的《每周評論》又詳盡報道了五四運動發展情況,對“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月加入中國少年學會,并任《少年中國》雜志編輯,與李大釗等倡導“奮斗”、“堅忍”、“儉樸”等信條。1920年1月,與李大釗、陳獨秀一起發起組織北京工讀互助團。3月,參加李大釗發起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此基礎上與李大釗等籌建共產主義組織的活動。同年9月南下,迎接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時,曾在上海與陳獨秀商討建黨事宜。10月與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等秘密建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開展勞工運動,并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與無政府主義者黃凌霜等進行斗爭,迫使其退出小組。還創辦了通俗刊物《勞動者》,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創辦《工人周刊》,介紹工人的痛苦生活,報道勞工運動消息,啟發工人覺悟。北京小組是中共早期組織之一。
1920年12月,張申府赴法講學,任里昂大學中國學院教授。1921年2月,陳獨秀寫信給在法國的趙世炎,囑其與張申府聯系,在巴黎組織共產黨支部。張因早受李大釗、陳獨秀委托,在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發展共產黨員,故積極在巴黎從事建黨活動。他先介紹劉清揚入黨,又與劉清揚介紹周恩來入黨,組成中共旅法小組,后又吸收趙世炎、陳公培等人入黨。1922年3月,與劉清揚、周恩來等由法國到德國。同年秋,在柏林組建中共旅歐總支部,任支部書記兼中共中央駐柏林通信員。在德期間又結識了朱德,與周恩來一起介紹朱德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申府于1923年底回國,抵達北京,向李大釗匯報在法、德建黨情況。1924年2月,又在上海向陳獨秀作了匯報。后由陳獨秀、李大釗介紹到廣東參加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并擔任蔣介石的英文和德文翻譯。又應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之聘任圖書館館長。他到黃埔軍校后,為首批學員的招生做了大量工作。5月12日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后因對蔣介石飛揚跋扈不滿,于6月底辭職離校,轉入廣東大學。旋又受到廣東大學校長、國民黨右派鄒魯排擠,即由廣州轉往上海。1925年1月,參加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討論黨綱時發生爭執,負氣執意退黨,留滬從事翻譯和著述。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他與國民黨左派一起,為反對蔣介石的叛變和獨裁,堅持民主主義而開展斗爭。1928年夏,參加譚平山、章伯鈞等人組織的中華革命黨(即第三黨、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并任該黨中央領導成員。在此前后,他歷任暨南大學、中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進逼華北,民族危亡加劇之際,他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以清華大學教授身份,發起成立“北平救國聯合會”,支持并參加發動北平學生開展“一二九”運動,擁護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6年1月27日,北平文化界救國會成立,張當選為執行委員。因同情學生愛國運動,2月29日被北平當局逮捕系獄;5月初獲釋。同年5月31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成立,他與宋慶齡、何香凝、馬相伯等十四人任常務委員,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7月初被清華大學借故解聘,去職后任華北七省各界救國聯合會總務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張擁護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先后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第五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戰時教育協會理事,憲政促進會秘書處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兼華北總支部負責人。1946年,代表中國民主同盟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當國民黨撕毀舊政協決議,挑起內戰后,他與民盟領導人一起和中國共產黨采取一致行動,拒絕參加國民黨召開的“國民大會”。1947年10月,國民黨政府內政部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并取締其活動。但在解放戰爭后期,他在《觀察》周刊第5卷第9期發表《呼吁和平》一文,為國民黨洗刷罪行,誣蔑人民解放戰爭,違反民盟的紀律,被民盟中央開除盟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一直擔任北京圖書館研究員,長期從事文獻翻譯和中外文圖書采訪等工作。1955年任北京市政協委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獲得平反改正。后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顧問、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1986年6月20日在北京病逝。
參考文獻
- 雷頤:《中國現代思潮中的張申府》,《東方》1994年第1期。
- 《張申府》,臺北《傳記文學》第62卷第5期,第146—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