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乳名建豐,1910年3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鎮。母毛氏。為蔣介石之長子。六歲入溪口鎮武嶺學校。先后從師于顧清廉、王歐聲讀四書五經。1922年3月入上海萬竹小學,后轉入浦東中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被學校開除。6月轉入吳稚暉所辦北京海外補習學校習俄文。10月,由廣州經海參威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學學習。不久,加入共青團。1928年,入列寧格勒托瑪卡紅軍軍政學校,1930年畢業,任中國留學生輔導員。翌年2月,被派到莫斯科郊外的狄拿馬電氣工廠作學徒。1933年到阿爾泰金礦。同年10月調到斯夫洛斯克的烏拉爾重型機械廠,不久任副廠長。1935年3月,與一蘇聯姑娘芬娜結婚。1937年3月25日離蘇回國。
1938年1月,在江西省主席熊式輝(政學系)手下任省保安處少將副處長,兼江西省政治講習學院主任。不久,又兼任江西省新兵督練處處長,為野戰部隊訓練補充團。翌年3月,熊式輝改派他出任江西省第四任行政專員,后兼任贛縣縣長。6月,蔣經國走馬上任,開始了所謂“新贛南時期”。
蔣經國上任后,首先提出了“建設新贛南”的口號,鼓吹要在贛南樹立一個“三民主義模范區”,要“開創贛南新時代”,“建設五有”(人人有工作、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書讀)的新天地。①由于蔣經國確實采取嚴厲手段對付一些與他作對的人,加之有一套迷惑人心的響亮口號,所以,贛南地區一度呈現出開明的氣象,他自己也搏得了“蔣青天”的稱號。這為他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1940年6月,他帶職到重慶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三期受訓一個月,取得了黨團員的資格。7月便被指定為三青團臨時中央干事, 8月又被指定為三青團江西支團籌備主任。蔣經國遂在贛州赤珠嶺開辦“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干部訓練班”, 自任班主任,排斥復興社勢力。干訓班先后五期,共訓練500多人。不久,蔣經國又開辦“新贛南經濟建設干部訓練班”,自兼主任。先后訓練數百人。1943年7月他又在虎崗開辦青年夏令營,提倡所謂“虎崗精神”,又訓練近千人。上述三批人,后來成了蔣經國“嫡系的嫡系”。如胡軌、王昇等始終追隨蔣經國,由江西到臺灣。初步形成了以蔣經國為核心的新太子派班底。
1941年,蔣經國以中央特派員、西北宣傳慰問團團員的身份,隨張治中赴青海、新疆暗中考察盛世才。1943年12月,蔣經國被調到重慶擔任三青團中央干部學校教育長,兼三青團組訓處處長。
1944年5月,干校開學,蔣經國根據蔣介石的訓示,提出中央干校的學生“必須以校長的意志為意志,以校長的行動為行動”的口號,①并親自參與制訂學校一切制度,規定教學重點,力圖培養一批高層嫡系。
同年6月,長沙淪陷。8月衡陽失守,日軍直趨貴州獨山,重慶震動。9月,蔣經國奉命至西康部署,以備政府遷都。不久,任知識青年從軍征集委員會委員,參與組建青年軍。旋奉蔣介石之命成立“青年軍政工人員訓練班”, 自任該班中將主任,為青年軍訓練政工干部。訓練班設在三青團中央干校內,工作干部完全由干校人員兼任。訓練班的教育基本引用贛南“江西青干班”的制度。1946年1月,第一批學員畢業,隨即成立青年軍總政治部,蔣經國任中將主任。青年軍八個師,各師政治部第一科(組織、訓練)科長和團教導員均由干校研究部第一期學生擔任。一般連級政工干部,則由政工班結業的學員擔任。蔣經國通過他們向全軍“灌輸中心思想”, “必須絕對效忠最高領袖蔣委員長”。①加之青年軍的高級軍事長官多半由陳誠、胡宗南推薦。從青年軍的人事安排,已初步看出“蔣介石——陳誠——蔣經國”的布局。在這期間,蔣經國曾一度隨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箲饎倮?,一度出任外交部東北特派員。
1946年初,蔣介石下令成立“青年軍復員委員會”,陳誠任主任委員,蔣經國任副職,實由蔣經國負責。 復員委員會后改為國防部預備干部局,蔣經國任局長 。4月成立“青年軍復員管理處”,陳誠任處長,蔣經國和彭位仁任副處長。為了控制青年軍,蔣經國又成立“復員青年軍聯誼會”。中央設總會,蔣自任總干事;省、市設分會;機關學校設通訊組。聯誼會成為“太子派”的衛星組織。1946年6月,第一批青年軍復員。但青年軍八師的建制仍保持原狀,復員管理處也成為常設機構。
青年軍的復員,使蔣經國班底的有形力量僅剩下“中央干部學?!?。1946年夏秋,蔣介石宣布中央干校和C、C操縱的中央政治學校(前身為中央黨校)合并,成立國立政治大學,自兼校長。命蔣經國為教育長,以圖擴大蔣經國實力。而C、C之意則想吞并蔣經國的勢力。不久,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在C、C系操縱下向教育部請愿,發動驅蔣(經國)風潮。后雖在蔣介石的干預下,由陳立夫出面平息,但使蔣經國的勢力受到很大打擊。
1946年9月,三青團在廬山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蔣介石默許下,蔣經國企圖以團組黨,獨樹一幟。陳立夫聞訊后,兼程上山,并拉出戴季陶等國民黨元老面見蔣介石,表示反對。會議期間,蔣經國授意胡軌和青干班的部分人,在會上“見仁見智,各抒已見”,力主“黨團分別組黨”,支持蔣經國“黨要革新,團要改造”、 “實行黨與團人事分立制度”觀點。對此,蔣介石因礙于陳立夫等人反對,暗示不同意這種作法,故“以團組黨”未能實現。 但在蔣經國等周密策劃出籠的三青團“中央干監委選舉辦法”中規定:“第一屆中央干監中,除國民黨的中央委員以外。皆為第二屆三青團中央干監之當然候選人,但自愿辭去中央黨委者,仍得為第二屆中央干監當然候選人”。這就把朱家驊、陳立夫、段錫朋等人排除于三青團之外,而蔣經國則當選為三青團常務干事兼第二處處長,直接掌握三青團的組織、訓練、女青年等部的實權。 ①
1947年,國民黨召開“制憲國大”,三青團與國民黨合并。蔣經國轉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兼中央干部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此后,國民黨各省、市黨部的主任委員大多由C、C派擔任,而副主任委員則大多由三青團出任。1948年“行憲國大”時,蔣介石曾企圖利用三青團支持孫科當選副總統,結果失敗,說明蔣經國的勢力尚不能控制全局。
1947年底1948年初,蔣介石為挽救軍事上的敗局,又命蔣經國開辦“實驗綏靖區干部訓練班”和“勘亂建國訓練班”。在此期間,蔣經國還秘密組織鐵血救國團(后在此基礎上成立“中正學社”)②。不久,蔣經國又被任命為上海經濟督導員,管制經濟,穩定物價,遭到以上海揚子公司為代表的孔宋勢力的激烈反對而失敗。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后,蔣經國陪同蔣介石往來于上海、廣州、成都、重慶之間,企圖組織國民黨殘兵負隅頑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凌厲攻勢下,上海、廣州相繼解放。國民黨軍隊土崩瓦解。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成都震動。12月10日蔣氏父子急忙乘飛機離開成都飛往臺灣。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任“總統”。旋即手令“國防部政工局”、各“總司令部”、 “司令部”之“政工處”改制為“總政治部”、“政治部”。以蔣經國為“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負責在海、陸、空三軍中實施“政治教育”,同時監視官兵的思想和行動。為了統一、充實、強化情報工作,蔣經國又將“政治行動委員會” (該會是蔣介石為統一和強化情報工作,于1949年8月成立的)①改為“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蔣經國任主任,接管了彭孟緝主管的“臺灣情報工作委員會”。接著解散中統,成立內政部調查局,負責對內情報工作。命“國防部情報局” (原軍統系統)專門從事對大陸的情報收集和派遣特務。這實際上奪取了毛人鳳保密局的業務。此外,蔣經國在培養干部的名義下,在臺北近郊的石牌創設特務干部訓練班, 自兼主任。這樣,蔣經國利用職權,在“保密防諜”的口號下,把觸角伸向臺灣的每一個角落和黨、政、軍各階層。而且大肆捕殺革命分子和進步人士,造成臺灣五十年代大屠殺的恐怖。
1951年,為配合國民黨“反攻大陸”,蔣經國秉承蔣介石旨意,又以“國防部總政治部”的名義在臺北市北投的競馬場開辦政工干校,改競馬場為“復興崗”,為國民黨軍隊培養“篤信三民主義,服從最高領袖”, “堅決反共抗俄之健全”的政工干部。②上述活動,為蔣經國接班拼湊了班底。
1952年,蔣經國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10月,成立以蔣介石為團長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蔣經國為主任,向青年灌輸反共意識,以控制臺灣青年。此后,蔣介石又借機趕走了王世杰、吳國禎,軟禁了孫立人,為蔣經國“接班”掃清了道路。1957年,蔣經國任“行政院”國軍退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黨八大,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1958年,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62年,再度當選為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常委。為配合國民黨“反攻大陸”,北投政工干校臨時開設戰地服務班。196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翌年為“國防部部長”,整頓軍隊的行政系統,裁減冗員。1969年6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1972年6月出任“行政院長”。1975年,蔣介石去世。1978年蔣經國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于臺北病逝。
注釋
① 孫易: 《蔣經國早年的政治經歷》, 《蔣經國浮雕》第42頁。
① 江南《蔣經國傳》第119頁。
① 江南《蔣經國傳》第112頁。
① 陳開國 《青干班和青干校始末記》,《文史資料選輯》74輯第69—72頁。
② 方慶延 《蔣經國的秘密核心領導組織—中正學社》,《文史資料選輯》81輯。
① (日)若萊正義《中國第一家庭》第22頁。
② 江南 (蔣經國傳)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