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謀略人物 正文

如何評價李斯這個人

掃碼手機瀏覽

我的敘述該從哪里開始呢?是從出東門的那只追逐狡兔的黃犬,還是廁中那只倉惶逃竄的老鼠?這時候的李斯連舞臺上的一個配角都算不上,只不過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文書,在楚國上蔡郡做看守糧倉的差事,溫飽之余偶爾會思淫欲,昏昏然不知老之將至。無聊時算計別人,也被人算計著。李斯最大的愛好就是牽著自家養的那條見了他直搖尾巴的大黃狗,帶著他那兩個年幼的兒子,出上蔡東門,到野外追逐狡兔。

上蔡郡在楚國的地圖上不過是鳥屎般大小的一個點,一座小城卻因為一個人而聞名史冊。李斯生于斯,長于斯,并一直認為他的人生軌跡將和他的祖父、父親一樣,死于斯,葬于斯。外面的世界,對此時的他來說,并沒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概念。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房子雖然不大,足夠居??;薪俸雖然不高,尚算無憂。如果說,他是一個普通的農人,這種生活就是人間天堂??伤抢钏?,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書。人的命運在那樣一個大時代背景里是沒有穩定性的,一次偶然的小事件就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有人說,李斯的命運改變與一只老鼠的出現有關,并且據此推理,一只老鼠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這只老鼠藏身于李斯居住的宿舍旁邊的廁所,每天趁沒人時跑出來享用茅坑的糞便。廁所里人來人往,還經常有野狗來搶食。老鼠作為弱者,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人一腳踩死或被狗一口咬死。廁中鼠為了填飽肚子,每天提心吊膽,一邊食用糞便,一邊留意人與狗的行蹤,稍有風吹草動,就要四下逃竄。

這個廁所,李斯每天都要去好幾次,李斯注意到了這只老鼠。李斯望著它,它也用兩只小眼睛回望李斯,眼神里流露著驚恐不安。那副丟魂落魄的樣子,李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又一天,李斯因事到官府的倉庫里去,見倉庫里也有老鼠。此處的老鼠與廁中鼠有著巨大的反差,倉中鼠坐在高高的糧堆上面,糧食多得吃不完,也沒有閑雜人員和野狗來打擾它們。個個吃得身體滾圓,毛色光滑,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

同樣是鼠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老鼠的命運讓李斯悟出了許多人生真諦。

廁中鼠活得畏畏縮縮,窩窩囊囊,要進不進,要退不退,吃著臭不可當的糞便,還要擔心被人撲殺,被野狗撕咬……倉中鼠卻可以生活在如山的粟米之中,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一只只吃得腦滿腸肥,嬉戲著在米堆中快樂地交配,不必擔心有人撲殺,更不會有過路的野狗竄出來撕咬。兩相比較,李斯不由得感慨萬分,喊出了他在這方歷史舞臺上的第一句臺詞:“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與鼠的境遇是如此相似,每個人的能力生來是相差不大的。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夠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如果位高權重,自然尊貴優雅,如果地位卑下,被人呼來喝去,最起碼的人格尊嚴也會喪失。

兩種鼠的命運讓李斯明白了一個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擇地?!崩钏归_始反省自己所走過的人生路。他那本來如荒原般死寂了二十多年的內心世界,一股熊熊的野火正以燎原之勢燃燒。他無法忍受自己如廁中鼠的命運,他要趁著年輕,努力做一只富貴傍身、高高在上的倉中鼠,去實現一個人的人生終極目標。

他再也無法安于現狀,名利那頭怪獸已經在他的體內掀開獠牙,咆哮著發出號令。很多年后,他或許會感謝那兩只同種不同命的老鼠,小小的老鼠成了自己的人生導師,在自己最迷茫的時刻,給自己指引了一條光明大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于是,李斯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離開偏僻貧瘠的上蔡郡,到可以讓他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地方去。李斯從彼時彼刻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要改變自己卑賤的命運,無論是雄心還是野心,總之他要出人頭地。李斯辭掉了糧倉管理員的小吏職務,直奔蘭陵而去,蘭陵當時屬于楚國。而李斯并不是奔著楚國國君而去,他是奔著楚國一個叫荀況的人去的。荀子,名況,偉大的思想家,原是趙國人,曾在齊國擔任過祭酒職務,后來受到楚國春申君的賞識,做了蘭陵縣令。春申君被刺殺后,他從縣令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一直居住在蘭陵。

荀子融合了儒、法、墨、道、名、陰陽各家學說,是戰國末期一位集各家學說之大成的學者。譚嗣同說:“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绷簡⒊舱J為:“自秦漢以后,政治學術,皆出于荀子”。李斯拜蘭陵令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韓非是他的同門師弟。

當然也有人認為李斯后來所走的人生之路,完全背離了其授業恩師荀子當初對他的教誨,有離經叛道之嫌。蘇軾說過:“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敝杂写艘徽f,是因為我們通常把荀子納入儒家行列。荀子與孔孟雖然號稱儒家“三圣”,但他們有著很大的不同??酌舷嘈湃诵员旧?,而荀子恰恰相反,相信人性本惡。荀子曾經借舜之口哀嘆,人的性情啊,人的性情啊,太不美啦,還問它干什么呢?(《荀子·性惡》:“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問焉?”)這口氣中透露出他對人性的失望與惋惜。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話題爭論并無多少實質性的意義。不管本善還是本惡,都不妨礙我們沒心沒肺地過自己的日子。但是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思想家們而言,相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意義就大不同了。尤其是那些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君王,實現改造社會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決定了國家的政治走向,也同時決定了老百姓是活在哪一套制度里以及他們的幸福指數,比如商鞅。

信奉人性本善的思想家,他們大多注重道德的力量,主張人們通過內心反省,來自發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而那些相信人性本惡的思想家,則相信法律帶來的效果,主張用國家機器強行約束人們的不良行為。

荀子教給李斯的是帝王術,何謂帝王術?簡單地說,它是一項輔佐與控制帝王的技術。在一個以講究政治技術手段的時代,帝王術是一個政治家行走江湖的必殺技。相對于帝王術,道德仁愛、正義禮樂顯得虛而不實,也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于那些急于博取帝王歡心的政治家,他們不愿意把時間和精力蹉跎在這上面。

李斯學習帝王術,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成為帝王之師,既要幫助帝王統一天下,治理天下,同時也要鞏固自己的權力,成為帝王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在這方面,蘇秦和張儀都是參透了帝王術精義的超一流高手,因此他們登臺拜相如同俯拾草芥。而這些人都是李斯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在他看來,男人的一生就應該活得像他們那樣精彩不凡。荀子雖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可他的理論體系并不僅僅局限于儒家。相較于孔孟,荀子理論的實用性更強。正因為如此,他的弟子韓非、李斯才會在踏上權力之路后轉型成為法家人物。從學于儒家宗師荀子,李斯長時間受到儒學的浸染,他對儒家的那一套仁義道德之說也是認同的。雖然如此,但是儒家思想對他日后政治實踐的影響是有限的。李斯壓根就沒打算像傳統的儒士那樣宣揚仁義學說,恪守儒家禮儀,一生安貧樂道。這時候的他清醒地認識到在戰爭頻繁、天下日趨統一的背景下,儒家那一套仁政王道的學說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只有尚法務實的王霸之術才能真正為統治者所需要,有著最大的用武之地。

書生學成之日,也就是準備“將身貨與帝王家”之時。沒人是為了街頭賣藝,寫詩換酒喝去窮經皓首。李斯是個精明之人,他能夠拎清自己幾斤幾兩,也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這就像是一場賭博式的冒險游戲,押中了寶,就能一飛沖天;押不中,就有可能會跌入塵埃,甚至萬劫不復。李斯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給自己賣一個好價錢,更主要的是找一個可以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的君王。楚王胸無大志,不值得他為之駐足停留,韓、魏、趙、燕、齊這幾家的君王都難稱賢明之主,全是待宰的苦主,他想來想去也只有秦國的政治舞臺可以讓自己大展鴻圖。

此時的李斯身在楚國,而他的老師荀況也希望他能留下來幫助楚國復興??墒抢钏箙s認為,楚國雖然強大,但幾代君王都不思進取,難成大業。而其他國家又都太弱,滅亡是早晚的事。在這幾個國家中,只有秦國有做大的可能,實力也是最強的,最關鍵的是,秦國幾代君王都是野心勃勃的霸主。李斯經過一番權衡,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投奔秦國。當他向老師荀況辭行的時候,荀況對弟子做出的這樣一個選擇感到非常失望。說他舍本求末,遠仁義而近虎狼。

李斯聽了老師的話并沒有做任何反駁,只是笑著搖頭。荀子雖然是自己老師,但他還是不懂自己的心。為了打消老師心頭的顧慮,臨行之前,李斯向荀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李斯說:“您曾經教導愚笨的我:人生幾十年光陰太匆匆,必須好好要把握每一個機遇?,F在七國爭雄,正是游說者建功立業之秋。秦王想吞并天下,稱帝而治,這正是布衣封侯,游說者拜相的大好時機。讀書人要是不能學以致用,博取榮華富貴,與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區別?所以最恥辱的事情莫過于卑賤,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窮困。長期處于卑賤的位置和困苦的境地,憤世嫉俗,淡薄名利,這絕對不是讀書人的本心,而是無能的表現。我這就打算去秦國游說秦王?!?/p>

李斯在這里向荀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他說,自己來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成就兩件大事。一是追求高貴的地位、物質的享受,不然人活一世與禽獸何異,與一條咸魚何異?二是要努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幫助秦國統一天下。

雖然很多年后,李斯貴為秦國宰相,成為秦始皇的肱股之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荀況在這時候就已經預感到這個不太聽話,又有些急功近利的學生將在未來的日子里遭遇不測之禍。

李斯自認為已經得到了荀子的思想真髓,急于需要一方大展身手的舞臺。作為荀子的弟子,李斯應該也算是師承孔孟??酌袭斈晔菫榱送菩凶约旱膶W說而尋求做官的路徑,而李斯則是為了尋求做官而鉆研學問,他將學問作為權力的敲門磚。

做官為大,還是學問為大,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歸宿,人生的價值也就各有高低。

李斯在離開師門后就直奔自己的理想之地而去,也就是他認為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秦國。當時諸國之中只有秦國既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又有雄厚的實力。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堅定地認為,只有秦國才能為他提供建功立業,實現個人富貴的最佳機遇。

李斯的態度是積極的,有才能就應該讓別人知道,就應該用才能為自己贏得應有的財富和名位,否則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這是李斯內心的獨白,他的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更大的功名利祿,他并不打算為自己的價值觀留下一塊遮羞布。

不管怎么說,李斯并不是一個戴著“仁義”偽善面具的人。他用兩只鼠的命運告訴人們,他只是苦于貧窮,才想到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卻引來司馬遷和后來人站在他的慘淡結局的角度去審視他當日投身于秦國的行動,得出的結論是,這一系列行動只是李斯實現政治野心的手段。野心是野心家的通行證,只有理想抱負才是英雄的墓志銘。所以李斯不是英雄,只是一個野心家。不管司馬遷和后人如何評說,不甘于老死于上蔡的李斯勇敢地邁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大膽的一步,與命運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抗爭,他并不僅僅只是想要做一個權力場上的機會主義者。

李斯潛心學習帝王之術,希望用自己的才華去兌現想要的名利。他帶著滿滿的自信,滿滿的才華奔著秦國而來,猶如當年的商鞅。估計連他自己也沒有料到,自己有一天會順風順水位極人臣。盡管他從不懷疑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李斯身上具備一切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有野心,有才華,有機遇,他的成功在諸多因素的催發之下成為一種必然,個人為大勢裹挾,半推半就成了后來的樣子。

李斯希望能夠幫助始皇帝下一盤很大的棋,也為自己布一盤更大的局。李斯明確地告訴秦王,他與眾不同,與其他六國的王不一樣,與古往今來所有的王都不一樣。他是王上之王,萬王之王。他建議秦王去實現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宏偉帝業。并且提出雙管齊下的手段,利用錢和武力從內外兩方面對東方六國的上層進行瓦解。

李斯策劃參與了滅六國的戰爭,并在統一之后幫助秦始皇規劃政權建設,制定鞏固統治的各項制度。這一時期,李斯剛 50 歲到 60 出頭,正值政治經驗豐富的年齡,他的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經過十余年的兼并戰爭,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李斯的富貴大夢和他的政治理想正在一步步得到實現。雖然閉上眼,廁中鼠依然會眨著那雙倉惶的眼神盯著自己,但是他知道,他已經可以和倉中鼠們一起坐下來,談談人生和理想了。

從踏足秦國的那一刻起,儒家思想在李斯的身上就隱而不見,他的所言所行無不透露出法家的色彩。一個成功的仕途經營者,無疑也應該是一位出色的社會學家。李斯身上有著戰國末期事功之士的性格特征,他對當下的政治形勢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深知儒家的仁政理想在現實社會里與文人的空想也差不多。

一個人若是逆潮流而動,那么就有可能會處處碰壁,最終一無所獲。李斯做了兩年多的舍人,又做了大半年的郎官,一直都沒有將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咸陽來。李斯是個謹慎之人,他眼看就要實現倉中鼠的人生理想,可他的心態還是廁中鼠,倉皇不安,謹小慎微。他沒有貴族的優越感和安全感,他有著嚴重的投機心理。他沒有勇氣孤注一擲,他怕有一天輸個底朝天,終點又回到起點。嬴政好像是看穿了他的這種心理,將其封為長史。李斯這才張羅著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咸陽,他要真正做一個咸陽人,一個有著高官顯位的貴族,他要全心為大秦國效命。

從當年決定辭去楚國上蔡郡小吏這個沒有前途的末流公務員之職算起,李斯已經在這條路上苦苦打拼了十一年。他所經歷的艱難困頓、心路起伏是外人無法體會到的,人們只看到喧囂與榮光。李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他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苦盡甘來。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李斯卻沒有想象中輕松愜意。能夠在最強大的秦國的中央政府當上官,雖然沒能位列三公九卿,也是普通官員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斯憑借自己的政治才能與心機,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權力巔峰。秦吞并天下以后,李斯成為秦王朝的丞相,實現了他成為官倉鼠的宏偉愿望。李斯與嬴政密切配合三十余年,秦王朝幾乎所有的重大措施都有李斯的參與。不過李斯并沒有飄飄然,他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與始皇帝分不開,他的命運與嬴政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他的兒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回咸陽探親,李斯在家中設宴,文武百官聞風而來,門前車馬數以千計,熱鬧非凡。此情此景,讓李斯感慨萬分。他說:“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太盛’,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p>

我的老師荀況曾經對我說過“凡事都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這樣的高的位置。榮華富貴已到極致,事物發展到最后,都會盛極而衰,我李斯的歸宿又會在何方?

李斯在人生的鼎盛時期,內心卻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惶恐。為了握住好不容易得來的榮華富貴,多年以來,李斯處心積慮,設法把自己的利益與嬴政捆綁在一起,他把他的女兒都嫁給了嬴政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都娶了嬴政的女兒。盡管如此,嬴政的大兒子扶蘇和小兒子胡亥卻不是他的女婿。

造化弄人,李斯最后還是敗在嬴政最不起眼的兒子胡亥身上,準確地說,是他的寵臣趙高。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五十歲的嬴政開始了他統一天下后的第五次巡游,李斯一路陪同。是機緣巧合,還是陰謀暗布,嬴政的小兒子胡亥也跟在身邊游玩。走到今河北邢臺境內的沙丘,嬴政就駕崩了。經過痛苦的內心煎熬和反復權衡之后,信奉老鼠哲學的李斯決定跟趙高結盟,立胡亥為太子。就李斯本人來說,他既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又表現得首鼠兩端、自私自利。對于趙高而言,沙丘之變時李斯是他計劃中必須接上的重要一環,時過境遷,李斯則成了他計劃中必須拆掉的一環。就算趙高向他發出了挑戰,李斯并沒有將趙高視為自己最強大的對手。他以為,自己不可能倒在趙高的陰損招數下,趙高不過是帝國權力場上的二流角色。李斯竟然天真地認定,讓秦二世做裁判,他可以一舉擊敗趙高,并將這個變態小人徹底制服。

趙高親自出馬把李斯和他的宗族、賓客全部逮捕下獄。李斯苦心經營了整整一生的功名富貴一夕之間化作了夢幻泡影。如同他在自己極盡恩寵時所說,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李斯或許早就有預感,當年那句無端的感嘆最后竟一語成讖。他沒想到自己位極人臣后會走得如此艱難,一路戰戰兢兢,最后還是難逃悲慘的結局。趙高親自審訊李斯,在各種酷刑的考驗之下,李斯實在扛不住了,只好自誣,承認自己參與謀反。

大臣謀反非同小可,不僅要將李斯腰斬于市,還要誅滅三族(父母、兄弟、妻兒)。腰斬是一種暴虐的死刑,死囚被攔腰斬斷,血非放盡,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行刑當天,李斯走出監獄大門,與兒子一同被綁赴刑場,大秦帝都咸陽萬人空巷,去刑場伸長脖子看戲,有拍手稱快的,也有同情落淚的。

按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斯望著滿臉豬肝色的兒子,嘆息的卻是:“我想與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李斯的老家)東門去追逐狡兔,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還怎么可能呢?”

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李斯,到頭來憧憬的只是一種常人的幸福。這種幸福多普通啊,普通得近乎瑣碎。任何一個小老百姓,只要他愿意,他隨時可以放下手中的農活,帶上兒子,牽黃犬,出東門,逐狡兔。然而,此刻的李斯不能。

二十多年前,他在剛剛爬上權力浪尖時,就應該預料到自己遲早會有這樣一天,在權力斗爭的漩渦中心,他能苦撐三十多年,已經算是一個奇跡,尤其是他侍候的又是兩位頂尖級的暴君。李斯是在刑場上才悔悟到這一點,可見權力不僅是烈性的春藥,也是烈性的迷藥,最聰明的人一旦鬼上身,也是至死才悔,即算悔青了腸子,又有何益?

公元前 207 年,秦二世三年八月。咸陽令閻樂率兵一千多人突然出現在望夷宮,殺掉侍衛長后長驅直入。胡亥知大勢已去,緩緩步入內室。這時候只有一個宦者跟在他身邊。

閻樂走近胡亥,說:“足下驕橫放縱,誅戮無道,天下人全都背叛足下,足下打算怎么辦?”

胡亥說:“我情愿做一個郡王?!?/p>

閻樂說:“不行?!?/p>

胡亥說:“我情愿做萬戶侯?!?/p>

閻樂說:“不行?!?/p>

胡亥說:“那我情愿和妻兒一起做平民百姓?!?/p>

閻樂最后看了他一眼,說:“臣奉丞相之命,替天下人誅殺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闭f完把手一揮,士兵們一擁而上。絕望的胡亥被迫自殺。胡亥臨死前的愿望呈階梯式遞減,當它們一一被否決后,最后的一絲渴望不免還是和李斯一樣—做一個老百姓。他們這算是徹悟嗎?恐怕不能算。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轉載請保留本文鏈接。

//www.tradeshowscentral.com/renwu/202004720.html

相關文章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