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這一生
(少華、游胡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8.4萬字)
★誰也不能否認,從普通民眾到領袖人物,從士兵到元帥,從關內到關外,林彪曾經在中國革命戰爭的疆場上,指揮過千軍萬馬,創造過神話般的業績。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著的,包括人在內。林彪就是例證。
★林氏祖先遺訓: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地。
★蘇軾的《后赤壁賦》:
予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崖,披蒙茸,跛虎豺,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回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林彪還不是要象蘇軾那樣,淡泊寧靜,我行我素;而是要像夜半孤鶴,獨來獨往。)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校歌:“以血灑花,以校為家,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p>
整個軍校,除一間俱樂部是青磚瓦房外,教學、宿舍、伙房、廁所都是草房。軍校學員每人發2套軍裝、2件襯衣、2雙布襪、3雙草鞋和一條武裝帶。
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學內容,講授《戰術學》、《兵器學》、《筑城學》、《地形學》、《軍事學》、《交通學》、《實地測圖》。
★22名勇士冒死搶奪瀘定橋。林聶決定發給每位英雄一套列寧服,一本筆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和一雙筷子。
★1943年5月22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作出《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引起了巨大反響,國民黨有人叫嚷:共產國際解散了,中共也應該解散。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統率下進入東北與日軍作戰,全殲關東軍主力67萬人。
★1945年8月起,中央派往東北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多達20人:
林彪、彭真、羅榮恒、陳云、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黃克城、王首道、譚政、程子華、陳郁、烏蘭夫、肖勁光、萬毅、呂正操、古大存。
(準備了組建100個團所需的干部。)
★哈爾濱,滿語意為“曬網場”。據說古時候是個小漁村,經過創業者的開拓,到20世紀已是繁華非凡,享有“東方小巴黎”之稱。
★52天的遼沈戰役,我方以6.9萬人的傷亡,殲敵1個總部、1個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33個整師加16個團,共47萬人。
★入關時,東北野戰軍號稱百萬,實際兵為83萬。與魏蜀吳赤壁之戰,曹軍人數一致。
★在解放戰爭后期,毛澤東威望和權威如日中天,不可仰視。將領們有一種“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急乎走,則回也瞠乎其后”的虔誠。
★64天的平津戰役,我軍以3.9萬人的傷亡,殲滅和改編敵軍1個總部、1個警備司令部、13個軍部、50個師,共52萬人。
★林彪“三不”習慣:從不到同僚家串門,從不到部下家作客,從不探視病人。
★1960年1月,林把毛在延安為抗大題寫的三句話、八個字(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發揮成為“三八作風”,作為檢驗全軍隊革命化的標準。
其后,林又發明了“四個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和“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1971年7月,毛向政治局推薦了一本晚清小說《何典》,特別指出了書中四句話:
說嘴郎中無好藥,死病無藥醫,藥醫不死病,一雙空手見閻王。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十大元帥,朱德年齡最大69歲,林彪年齡最輕49歲,平均年齡是57歲。
1930年,林彪任紅1軍團軍團長時年僅22歲。他自黃埔從軍后,以其聰明才智和卓越戰功累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縱隊司令、軍長,野戰軍司令、元帥。
(1995年5月29日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