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關于道德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的道德理論,特別是關于共產主義道德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的道德理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產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它是馬克思主義體系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產生,既是對前人優秀道德遺產進行的批判繼承,又是對于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和理論斗爭中獲得的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它的產生,是人類倫理思想史上的空前的大革命,使人類倫理思想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是全面地分析社會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揭示道德關系的特殊的矛盾性,圍繞著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闡明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質、作用以及發展和演變的規律性,特別是總結研究和揭示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階段的形成、發展和發生作用的規律。它要研究共產主義道德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相互關系,共產主義道德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共產主義道德同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其他各個部分的關系,共產主義道德同歷史上各類道德的關系,要研究和確定共產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規范及其發生作用的規律,共產主義人生觀和道德理想形成的規律,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共產主義新人成長的規律,共產主義道德評價的規律,以及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規律等等。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作為研究道德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同哲學和其它社會科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正確認識這一點,對于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對象,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是無產階級的道德理論,它是為人類社會擺脫剝削、使人類社會發展到更高階段服務的。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探討共產主義道德的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根據具體的社會生活條件,確定共產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規范,不斷提高人們的共產主義道德水平,為鞏固和完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由于剝削階級的道德思想殘余還存在,因而批判和清除剝削階級道德影響,造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這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另外,增強人們分析和評價善惡的能力,提高人們進行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也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給社會主義肌體注入了新的血液,研究和探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和 “發展中的社會主義階段”(蘇聯)的道德關系及道德原則和規范,以促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一個新任務。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堅持歷史的方法、階級分析的方法和理論與實踐統一的科學方法,真正實現了倫理學的科學研究,建立了科學的倫理體系,它在實踐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②(Марксистская Этика)指蘇聯А.И.季塔連科主編的一部闡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原理的通俗讀物,也是一部倫理學教課書。1976年蘇聯政治書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十章。本書編寫的意圖,正如作者說,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出發,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向讀者介紹 “辯證唯物主義道德學說” 的主要問題和原理,幫助讀者弄清道德生活、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教育中的迫切問題。
在引言中,作者探討了倫理學的對象和宗旨,概述了古代倫理學思想中 “德謨克利特路線”與“柏拉圖路線”的斗爭(與我國學術界所說的 “路線斗爭論” 的感性主義路線與理性主義路線對立的觀點有所不同)。
在第一章中,作者指出道德是由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決定的,并對社會關系產生反作用,道德中既有階級因素也有全民因素進行了闡述。
第二章分別論述原始公社制道德、奴隸社會道德、封建社會道德,著重評述資本主義總危機時期的資產階級道德。作者認為,隨著各個社會形態的更替,總的說來道德是向上發展的。
第三章論述了道德的實質、結構和功能,指出道德是一種認識和掌握人類世界的特殊方法。
第四章論述道德的選擇問題,目的與手段、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問題等。
第五章論述生活意義、理想和幸福。
第六章和第七章著重論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原則: 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共產主義的人道主義,集體主義和團結一致,共產主義勞動態度,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等。
第八章論述各種職業道德、個人的道德修養。
第九章批判現代資產階級主要流派: 存在主義倫理學,新實證主義倫理學,新托馬斯主義倫理學,倫理學中的自然主義等。
第十章對道德反共產主義進行批駁。
這部書的特點是:
(1)緊緊圍繞蘇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特別是“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任務” ,闡述道德學說的一些主要問題和原理。指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為實現蘇共二十五大所提出的各項任務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認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要用 “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深刻的歷史知識來照亮正在創造新生活的人民群眾的道德探索道路,推動這種探索,同時幫助共產黨引導他們去科學地攀登高峰——共產主義高峰” 。表現出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黨性原則。
(2)把“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的原則,作為共產主義道德首要的最高的和基本的原則,而不再把“集體主義” 作為共產主義道德的首要原則,只是把它作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 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作為 “忠于共產主義事業” 這個最高原則統領下的一個道德原則。這反映了蘇聯六、七十年代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研究的新動向。
(3)全書對倫理學說的一些主要問題和原理進行闡發的時候,處處露出批判的鋒芒,還專門寫了對“現代資產階級倫理學” 和“道德反共產主義” 的批判這兩章; 這固然很需要,但不注意對剝削階級特別是現代資產階級倫理思想中合理因素的探討,因而這就顯出了它的批判性的片面性的缺點。
書中個別章節對我進行攻擊,流露出 “社會主義” 宗派主義的思想傾向?!恶R克思主義倫理學》在我國上海譯文出版社出有愚生、重耳譯本(1981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