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國際的建立
第一國際在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后,經過13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1889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建立了第二國際。列寧指出:“第二國際是給工人運動在許多國家的廣大發展準備基礎的時代?!雹?/p>
第二國際產生的前提
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后,在西歐和美國,資本主義進入了相對和平地發展的時期。這時,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已經結束,東方還沒有成熟到實現這種革命的程度。歷史擺在無產階級面前的任務是:聚集和團結自己的力量,為未來的戰斗作好準備。
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從1880到1890年,世界鐵路總長度增加75%,輪船的數量增加將近一倍。從1870到1890年,世界貿易總額翻了一番。生產和資本的積聚和集中,導致壟斷組織的出現,加快了銀行資本同工業資本相結合的過程。這進一步加深了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無產階級人數大量增加。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全世界的產業工人達到2千萬以上。到九十年代初,超過2千5百萬。無產階級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經常處于緊張的、不安定的狀態。盡管經過工人們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工人的勞動時間已經從每天13—16小時減少到12小時,但勞動強度大大增加。工人們隨時有失業的危險,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因此,正如列寧所指出,在資本主義的這個“和平”發展時期,勞動人民的狀況“距離真正的‘和平’都是非常遠的。對于各先進國家十分之九的居民,對于殖民地和落后國家的億萬居民來說,這個時期不是‘和平’,而是壓迫、苦難和災禍,也許,這種災禍看來由于永無盡頭,而顯得更加可怕”①。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下半期起,在歐美各國出現罷工運動高潮。工人們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工作時間和實現勞工立法。他們的共同斗爭目標是爭取八小時工作制。1886—1890年在美國共發生6,682起罷工,參加的工人達163萬4千人。1886年5月1日美國爆發了有35萬人參加的總罷工,要求實現八小時工作制。5月4日芝加哥工人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遭到政府的殘酷鎮壓,7名工人領袖被判處絞刑。在法國,1881—1888年發生610起罷工,而1890年一年就發生313起,參加者達118,941人。1886年德卡茲維耳3千名礦工舉行了持續5個月的大罷工。1889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英國碼頭工人罷工和魯爾地區的礦工罷工。工人們在斗爭中提高了階級覺悟,增強了戰斗力。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后,蒲魯東主義、布朗基主義、巴枯寧主義以及拉薩爾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影響大大削弱,馬克思主義得到愈來愈廣泛的傳播。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在各國陸續出版。1875年馬克思寫了《哥達綱領批判》,對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哥達代表大會通過的綱領中的拉薩爾主義錯誤提出了嚴肅的批評,同時論證了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1876年恩格斯在馬克思的密切合作下完成了《反杜林論》,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體系,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79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批判了赫希柏格、施拉姆和伯恩施坦鼓吹的右傾機會主義。與此同時,兩位革命導師也痛斥了鼓吹個人恐怖政策的莫斯特和哈賽爾曼的“左”傾機會主義。1880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幫助法國工人黨起草了哈佛爾綱領,堅決支持蓋得派反對可能派的斗爭①,同時也批評了蓋得派在斗爭中表現出來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錯誤。1883年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擔負起國際工人運動的指導工作。各國的社會主義者都從他那里得到過寶貴的幫助。恩格斯在完成《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的同時,還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路德維?!?a href="http://www.tradeshowscentral.com/renwuzhi/2020051580.html" target="_blank" id="hk-link-color">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等重要著作,系統地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
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導致在歐美各國建立第一批社會主義政黨。1875年德國的兩個工人階級政黨在哥達代表大會上實現了合并,成立了統一的德國社會民主黨②。盡管大會通過的綱領包含有拉薩爾主義的錯誤,但黨的統一無疑大大加強了工人階級的斗爭力量。在1878—1890年實施反社會黨人非常法③時期,黨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進一步擴大了在工人中的影響。1879年建立的法國工人黨在1882年發生了分裂,蓋得派在法國工人中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可能派雖然在巴黎還有很大的勢力,但在外省已沒有多少追隨者,而且很快就陷于四分五裂。在俄國,普列漢諾夫于1883年創建了“勞動解放社”,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英國,以海德門為首的英國社會民主聯盟頑固地推行宗派主義和機會主義路線,但是革命派的力量在逐漸壯大。在奧匈帝國、比利時、挪威、瑞士、瑞典、西班牙、美國也相繼成立了社會主義政黨和組織。雖然這些政黨還不夠成熟,黨的許多領導人和一般成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還十分膚淺,有的還受到無政府主義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思想影響,但是這些政黨的建立和發展,為形成新的國際組織準備了客觀基礎。
隨著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涌現出一批有威望的領袖和活動家,如德國的倍倍爾、李卜克內西;法國的蓋得、拉法格和瓦揚;奧地利的維·阿德勒;匈牙利的弗蘭克爾;俄國的普列漢諾夫;英國的湯姆·曼、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和愛德華·艾威林;美國的左爾格;西班牙的伊格列西亞斯和梅薩,等等。他們在各國工人群眾中進行廣泛的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領導無產階級進行不屈的斗爭,從而贏得了工人們的信任和尊敬。
所有這一切,表明建立新的無產階級國際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二國際的籌備經過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下半葉和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召開過一些國際代表大會,討論重建國際的問題,均未獲結果。1877年9月在比利時根特舉行的國際社會黨人代表大會不顧無政府主義者的反對,通過了關于必須建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決議。在大會期間,代表中的馬克思主義者單獨舉行會議,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局,其成員有威·李卜克內西和其他一些第一國際的老戰士。但是這一機構實際上并沒有開展活動。1881年10月根據比利時社會黨人的倡議,在瑞士庫爾召開的國際社會黨人代表大會又一次討論了重建新的國際的問題。大多數代表認為,各國的工人政黨還處在形成時期,發展很不平衡,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時機還沒有成熟。
但是,一些國際工人運動的活動家并沒有放棄建立新的國際的想法。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老戰士約·菲·貝克爾1882年2月寫信給恩格斯,建議成立一個第一國際類型的新的國際工人組織。恩格斯在復信中舉出三條理由說明還不具備成立這樣的組織的條件:第一,一個新的國際組織只會在德、奧、匈、意、西等國引起新的迫害,除非使這個組織成為秘密組織,但是這種秘密組織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陰謀和暴動的欲望;第二,法國的蓋得派和可能派還爭吵不休;第三,很難同英國工聯合作,因為工聯的領導人害怕馬克思主義。恩格斯認為,雖然國際工人協會已經解散,國際實際上繼續存在著,各國革命工人之間的聯系還是保持著,每一個社會主義報刊都是一個國際的中心,目前讓這些小中心聚結在一個大的主要中心的周圍并不會給運動帶來新的力量,而只能增加摩擦。只有在各國工人運動普遍高漲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新的國際,但那時,它“再也不會是一個宣傳的團體,而只能是一個行動的團體了”①。
八十年代末,隨著工人運動的高漲以及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發展壯大,在一些黨的代表大會以及其他集會上,愈來愈廣泛地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無產階級組織的建議和具體方案。1887年10月,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瑞士圣加侖舉行的秘密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決議,“責成黨的代表,和其他國家的工人組織聯合起來,于1888年秋天召集國際工人代表大會”,以便各國工人采取一致行動爭取國際工人立法。與此同時,1887年10月在斯溫西舉行的英國工聯代表大會也決定1888年11月在倫敦舉行國際工會代表大會,討論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國際工人運動的團結,德國社會民主黨執行委員會表示,如果英國工聯同意它的成員參加倫敦代表大會,就準備放棄自己的代表大會①。為此它派遣倍倍爾和伯恩施坦前往倫敦,會見了英國工聯議會委員會書記布羅德赫斯特,并同英國社會民主聯盟和社會主義同盟的領導人進行協商。此后又進行通信聯系。1887年12月28日,布羅德赫斯特在給倍倍爾的信中說,只有持有正式的工會組織委托書的正式代表才可以參加國際工會代表大會。這就使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無法出席這樣的大會,因為在反社會黨人法的條件下,德國政府可以立即解散膽敢派代表出席大會的組織并沒收它的基金。德國社會民主黨執行委員會發表聲明,對英國工聯的立場表示抗議。
1888年11月,英國工聯發起的國際工會代表大會在倫敦舉行。參加大會的只有歐洲少數幾個國家的工會組織的代表,包括依附于可能派的法國工會的代表。德國、奧匈帝國、俄國的工會組織都沒有派代表參加。而法國的蓋得派根本沒有得到邀請。大會的參加條件、議事規則、程序和討論的問題,都是由英國工聯議會委員會預先確定的。大會決定,1889年在巴黎召開國際代表大會,并且委托法國可能派負責大會的籌備工作。
幾乎與此同時,1888年10月底在波爾多舉行的法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根據蓋得派的建議通過決議,委托工會全國委員會同其他工人組織一起在1889年巴黎博覽會期間召開國際工人代表大會,邀請各國工會和社會黨的代表參加。這一決議得到了1888年12月在特魯瓦舉行的法國各社會主義組織和工人組織的代表大會的確認。為此成立了一個組織委員會以進行大會的籌備工作,成員有布累、貝塞、瓦揚、蓋得、杰維爾、雅克拉爾、多馬、拉法格、龍格和肖維埃爾等,書記是貝塞和拉法格。
1888年12月初,可能派發表聲明,宣布代表大會將于1889年夏天在巴黎舉行,并確定了大會的議程,規定了以民族為單位審查代表資格的辦法,力圖把大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這樣,1889年在巴黎將召開兩個對壘的代表大會:一個是法國馬克思主義派召集的代表大會,另一個是法國可能派召集的代表大會。法國馬克思主義派及其盟友認為,即將舉行的代表大會應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它的主要任務是把各國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爭取實現共同的目的。法國可能派及其支持者力圖召開一個改良主義者和工聯主義者占多數的代表大會,以便建立一個改良主義的國際組織。
1888年9月底,恩格斯結束了為期將近兩個月的北美之行回到倫敦。當他看到未來的國際組織的領導權有可能落到機會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的手里時,就立即放下自己手頭的一切工作,甚至《資本論》第3卷的編輯出版工作,“象一個少年人一樣投入戰斗”①。
恩格斯同拉法格、倍倍爾、李卜克內西等保持著經常的通信聯系。他認為,要使國際代表大會的領導權掌握在馬克思主義派手里,必須把改良主義者,首先是法國可能派孤立起來。他在1889年1月5日致倍倍爾的信中反對向可能派作任何原則性的讓步。他指出:“可能派已經賣身投靠現任政府,他們的旅費、召開代表大會和辦報的費用,都從秘密基金中支付”,“如果同這幫人混在一起,就意味著你們背叛了以往奉行的整個對外政策?!雹倥c此同時,恩格斯批評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派行動遲緩,敦促他們加快進行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他在1888年12月4日致拉法格的信中寫道:“如果你們一點事情也不做,不宣布你們要在1889年舉行代表大會,并準備這個大會,那末人家都跑到布魯斯派代表大會去了”,“快宣布你們的代表大會吧,在各國社會主義報刊上聲張聲張,好讓人們感到你們居然還存在?!雹诜▏R克思主義派接受了恩格斯的意見,于1888年12月初向各國社會主義組織發出了參加代表大會的邀請書。
1888年12月底,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提議,1889年1月中旬同法國、比利時和瑞士的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一起召開一次代表會議, 為巴黎代表大會作準備。倍倍爾在1889年1月8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詳細敘述了這一計劃,并建議既邀請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派,也邀請可能派的代表參加這一會議。恩格斯贊成這一建議,并說服蓋得和拉法格等接受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提出的方案。
可能派拒絕參加代表會議。他們在1889年1月底發出了召開代表大會的通知書??赡芘闪D以法國工人運動的唯一代表自居,把法國馬克思主義派完全排斥在代表大會之外,從而篡奪國際工人運動的領導權。這就暴露了他們的真實面目,從而證明了恩格斯制定的孤立可能派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
1889年2月28日在海牙舉行了預備性國際代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以及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派的代表,其中有:倍倍爾、李卜克內西、賴歇耳、舍雷耳、紐文胡斯、安塞爾、沃耳德斯、拉法格等。會議決定1889年7月14日到21日在巴黎舉行國際代表大會,并且確定了三項議程:國際勞工立法,從法律上調整工作日;對工廠、作坊以及家庭工業實行監督;實現這些措施的手段和途徑。會議出于策略上的考慮,承認了1888年倫敦國際工會代表大會授予法國可能派召開國際代表大會的委托,只是提出了幾個條件:大會的通知書必須由法國和其他國家的工人組織和社會主義組織的全體代表共同簽署;代表大會在審查代表資格證和確定議程方面擁有全權。此外,會議參加者還達成協議,由比利時代表將會議的決議通知可能派。如果可能派接受上述條件,代表大會將由他們召集,于7月14日開幕;如果可能派拒絕,會議的參加者將于1889年9月召開代表大會,由比利時和瑞士的社會黨人負責召集,而直接的組織工作由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派擔任。
但是可能派拒絕接受海牙國際代表會議的決議。他們向法國各地,向比利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派遣代表,網羅他們那個代表大會的參加者。在英國,他們得到了以海德門為首的社會民主聯盟的支持。海德門派的機關報《正義報》發表文章,硬說只有可能派擁有召開國際代表大會的全權,并且指責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和法國馬克思主義派進行反對國際工人運動團結的活動。而根據海牙會議的協議在可能派拒絕海牙決議的情況下應擔負召開國際代表大會責任的比利時和瑞士社會黨人,沒有采取任何具體措施來履行他們的諾言,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也采取猶豫觀望的態度。法國馬克思主義派的領導人拉法格和蓋得等不考慮實際的形勢,一味固執己見,要求把召開代表大會的時間從9月提前到7月,從而引起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的不滿。倍倍爾等堅持大會只能在9月召開,如果提前,就會開不成。這些爭論使國際代表大會有遭到失敗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恩格斯分別寫信給拉法格和李卜克內西等,一方面說服拉法格放棄提前召開大會的要求,另一方面勸說李卜克內西等同法國馬克思主義派合作,把國際代表大會開好,使可能派陷于孤立。
1889年3月16日,英國海德門派的《正義報》發表一篇編輯部短評《德國的“正式”社會民主黨人和巴黎國際代表大會》,無理指責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有民族主義傾向,公開為可能派辯護,誣蔑海牙會議“很象當年瓦解舊‘國際’的那些卑鄙陰謀”。恩格斯立即利用這一機會揭露可能派的真實面目。在他的具體指導下,當時擔任《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的伯恩施坦寫了一篇題為《1889年國際工人代表大會。答<正義報>》的抨擊文章,同時用英文和德文發表。這篇文章詳細說明了國際代表大會的籌備經過,公布了海牙會議的決議,揭露了可能派妄圖扮演“法國唯一的社會主義組織”的角色的野心。文章指出,實際上可能派只是“一個政府黨——內閣社會主義者”①, 正是他們破壞了工人運動的團結。
這篇文章給可能派和海德門派沉重的打擊。在它的影響下,許多英國社會主義者,包括社會民主聯盟的一些成員,逐漸傾向于反對參加可能派的代表大會。
然而,馬克思主義派的國際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仍舊進展緩慢。比利時工人黨領導人采取拖延政策,要等到4月22日在若利蒙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才作出決定。面對這一情況,為了保證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恩格斯制定了一個新的行動計劃: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向英國社會民主聯盟提出建議,只要可能派聲明毫無保留地接受海牙會議各項決議,就可以聯合召開代表大會。恩格斯在致拉法格的信中說明了采取這一行動的意圖:“或者是可能派同意,——那我們就完全戰勝了可能派”,“或者是可能派拒絕,——那我們就掌握了優勢,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為和解做到了仁至義盡?!雹?/p>
1889年4月10日,根據恩格斯的意見,伯恩施坦給《正義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提出了聯合召開代表大會的條件。4月13日《正義報》刊登了這一封信,同時加了編輯部按語,表示拒絕接受伯恩施坦信中提出的條件。事實證明恩格斯的估計是正確的,海德門派和可能派的行為暴露了他們的野心。
1889年4月22日,比利時工人黨在若利蒙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派代表既參加馬克思主義派的代表大會,也參加可能派的代表大會。這實際上意味著比利時工人黨放棄了海牙會議授予他們的召開國際代表大會的全權。
恩格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建議法國馬克思主義派立即將召開國際代表大會的任務擔負起來。他在4月30日致拉法格的信中說:“難道您沒有看到,比利時人的行為不是給你們恢復了充分的行動自由嗎?”①與此同時,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也同意法國馬克思主義派在7月中旬召開代表大會。倍倍爾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李卜克內西和我已經商量好了,請拉法格和他的同志們自行發出于7月14日召開代表大會的邀請?!?/p>
1889年5月6日,拉法格把召開代表大會的呼吁書《告歐美工人和社會主義者書》寄給恩格斯和李卜克內西。在呼吁書上簽名的有法國各社會主義組織和工會組織(除可能派之外)的代表。恩格斯完全贊同這個呼吁書,并親自把它譯成德文發表。與此同時,根據恩格斯的建議,拉法格還起草了《組織委員會關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的通知書》,附有同意參加大會的外國代表的簽名。6月初,這一通知書刊登在《社會民主黨人報》上,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報刊也紛紛轉載。
只有英國的海德門派繼續支持可能派。1889年5月28日《正義報》發表了一篇宣言,歪曲代表大會的籌備經過,對恩格斯、勞拉·拉法格、保爾·拉法格和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進行攻擊。在恩格斯的幫助下,伯恩施坦寫了第二篇抨擊文章,駁斥了《正義報》的污蔑①,使可能派進一步遭到孤立。1889年6月8日恩格斯在致左爾格的信中懷著滿意的心情寫道:“除社會民主聯盟外,可能派在整個歐洲沒有得到一個社會主義組織的擁護?!彼赋觯骸皢栴}主要是在于:過去國際中的分裂和以前在海牙的斗爭,又提到日程上來了。這也是我大力進行工作的原因。對手還是過去那個,只是無政府主義者的旗幟已經換成了可能派的旗幟”②。
但是直到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夕,仍有一些國家的社會黨領導人主張同可能派的代表大會合并。荷蘭的多·紐文胡斯借口“兩個代表大會的議程相同”,提出了一個合并的建議。另一方面,法國的蓋得派領導人主張代表大會秘密舉行,而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堅決反對開秘密會議。恩格斯贊成倍倍爾等提出的公開舉行代表大會的主張,同時反對不惜任何代價同可能派聯合。他指出:“一味追求聯合,會使主張聯合的人走上一條最終和自己的敵人聯合而和自己的朋友和同盟者分離的道路”,聯合需要有具體的條件,“沒有這些,聯合連兩小時也保持不了”③。在恩格斯的正確指導下,終于克服了一切障礙,為國際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作好了準備。
巴黎代表大會的召開及其主要決議
1889年7月14日,在攻克巴士底獄一百周年紀念日,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在巴黎隆重開幕。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393位代表出席大會,其中有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倍倍爾、李卜克內西、蔡特金;拉法格、蓋得、瓦揚、杰維爾;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莫里斯、凱爾·哈第;德·巴普;普列漢諾夫、拉甫羅夫;紐文胡斯,等等。拉法格代表組織委員會致開幕詞。他說:“聚集在這個大廳里的歐洲和美洲的代表并不代表他們各自的國家,他們不是在三色國旗或任何其他國旗的標志下聯合起來的。他們是在紅旗——國際無產階級的旗幟下聯合起來的?!备鶕ǜ竦奶嶙h,李卜克內西和瓦揚當選為大會主席。李卜克內西在發言中指出,新的國際繼承了舊的國際工人協會的事業,國際工人協會“沒有死亡,它轉化成為各國強大的工人組織和工人運動,并以這種方式繼續生存著,它繼續生存在我們身上。這次代表大會是國際工人協會的產物”。他把這次大會稱作“偉大的國際工人議會”。
<
img itype="" iname="1889年巴黎國際工人代表大會會議記錄的扉頁" idesc="" width="480" height="581" src="../../img//CRFDPIC/R200605144/R200605144.0225.0.png"/>
1889年巴黎國際工人代表大會會議記錄的扉頁
在國際代表大會開幕后第二天,可能派的代表大會也于7月15日在巴黎開幕。出席大會的有606人,其中524人是法國代表(有的代表資格后來沒有得到大會的承認),外國代表只有82人,其中主要是英國社會民主聯盟和工聯的代表①。
在馬克思主義派的國際代表大會上,科斯塔、沃耳德斯、紐文胡斯等提議同可能派的代表大會實行無條件合并,但遭到大多數代表的反對。大會通過了李卜克內西提出的決議案,其中說:只有“另一個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能為我們的代表大會所有成員所接受”,才能實現合并。由于可能派頑固堅持合并的條件是重新審查馬克思主義派代表大會的代表資格,關于合并的談判終于失敗。參加可能派代表大會的意大利、荷蘭以及其他國家的一些代表對可能派的頑固立場感到不滿,相繼退出他們的大會。
7月17日,馬克思主義派代表大會開始聽取來自17個國家的26位代表所作的關于各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狀況的報告,同時還聽取了關于礦工、玻璃工人、海員、仆役和婦女狀況的5個專門報告。
接著大會討論了國際勞工立法、實現勞動保護的途徑和手段、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廢除常備軍和實行全民武裝、五一節國際示威游行等問題。
倍倍爾就國際勞工立法問題提出了一項提案,其中指出:“只有作為一個階級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在國際上共同努力,只有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剝奪資本家階級的生產資料并把它變為公有財產之后,勞動和人類才能獲得解放?!备鲊と吮仨毷褂米约核鶕碛械囊磺惺侄蝸矸磳Y本主義制度,爭取實現旨在保護勞工利益的強有力的立法。倍倍爾還建議提出下列具體要求:八小時工作制;禁止使用未滿14歲的童工;未滿18歲的男女工人的工作不得超過6小時;禁止有害婦女身體健康的一切生產部門使用女工;禁止以實物支付工資,等等。
倍倍爾的提案得到大多數代表的支持,只有少數無政府主義者表示反對。例如,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梅爾利諾在發言中反對任何改良,否認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必要性。他提出的決議案中說,勞工立法“在經濟上是不可能的”,工人階級爭取勞工立法的斗爭只會“確立工人們的奴隸地位,并且意味著背棄革命社會主義的偉大原則”。
以瑞士的保爾·布蘭特、比利時的德·巴普為代表的改良主義者雖然表示擁護倍倍爾的提案,但是他們片面夸大改良的意義,竭力宣揚階級合作,否認無產階級革命。
大會以多數票通過了倍倍爾提出的決議案。在表決時,以梅爾利諾為首的少數無政府主義者企圖制造混亂,阻止大會進行投票,被大多數代表趕出了會場。
大會通過的關于實現勞動保護要求的途徑和手段的決議,號召各國工人組織和社會主義政黨立即采取各種斗爭方式(集會、請愿、示威游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等),影響本國政府,迫使它們實現勞動保護要求。
大會根據美國代表畢舍的提案通過的關于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決議指出,為了工人階級的解放,只靠工人的經濟組織(工聯和工會)是不夠的;另一方面,為縮短工作日、限制使用女工和童工、實施勞動保護立法而進行的斗爭,是啟發工人階級覺悟的手段,是工人階級解放自己所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因此,無產者應當加入獨立的社會主義政黨;在無產者被剝奪選舉權和其他民主權利的國家,無產者應當用他們擁有的一切手段爭取普選權。這些內容是對否定政治斗爭的無政府主義的有力打擊。但是,在奪取政權的道路問題上,決議對改良主義作了讓步。它宣布,在無產者享有選舉權的一切國家,工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投票權“在現存制度下奪取政權”。這個提法顯然夸大了資產階級民主的作用。
大會關于廢除常備軍和實行全民武裝的決議指出,為反動統治階級服務的常備軍是“君主專制制度或資本主義寡頭政治制度的軍國主義的表現,同時也是實行反動政變和社會壓迫的工具”。決議宣布“公開反對那些作垂死掙扎的政府所提出的軍事法案”,要求“以全民武裝代替常備軍”。它聲明,戰爭是現代經濟條件不可避免的產物,它只有隨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消滅,隨勞動的解放和國際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最后消滅。
大會通過的另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件是關于慶祝五一節的決議。法國工會聯合會的代表拉維涅提出的決議案中寫道:“在一個作為永久規定的日子里,組織大規模的國際性游行示威,以便在一切國家和一切城市,勞動者都在同一天里要求執政當局從法律上把工作日限制在8小時以內,并實現巴黎國際代表大會的其他一切決議?!庇捎诿绹鴦诠ぢ摵蠒延?888年圣路易代表大會上規定1890年5月1日舉行這種游行示威,所以國際游行示威也在這一天舉行。 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考慮到德國的具體情況,建議補充一句話:“各國工人根據本國條件所允許的方式組織這種游行示威?!背吮壤麜r和俄國代表團之外,大會一致通過了關于慶祝五一節的決議。從此,五一節成了國際無產階級團結戰斗的共同節日。
大會決定在瑞士或比利時召開下一次國際代表大會,并且委托瑞士和比利時社會黨人負責大會的籌備工作。有幾個西班牙和匈牙利的代表曾建議設立一個由各國社會黨有威望的代表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但這一建議沒有被大會采納。
7月20日晚,大會在“社會革命萬歲!”“社會共和國萬歲!”的口號聲中勝利閉幕。21日上午,全體代表前往拉雪茲神甫公墓向公社社員墻獻了花圈。各國代表還發表了演說,一致強調:“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是永存的?!?/p>
恩格斯因忙于《資本論》第3卷的編輯出版工作,未能出席大會,但是他十分關心大會的進展。他認為大會的召開“是一個輝煌的勝利”①。他特別重視大會通過的關于慶祝五一節的決議,認為這是“代表大會所做的一件最好的事”②。
第二國際建立的意義和影響
巴黎代表大會的召開,顯示了無產階級國際團結的巨大力量,是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取得的重大勝利。大會所通過的各項決議盡管有種種缺陷,但大體上正確地規定了當時國際工人運動所面臨的各項任務。雖然大會沒有專門作出成立新的國際無產階級組織的決議,沒有制定正式的章程和共同綱領,也沒有選舉任何常設的領導機構,但是它實際上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從此以后,每隔幾年召開一次國際代表大會,就成為第二國際的主要活動方式。正如列寧所說:“重新恢復起來的國際工人運動組織,即定期舉行的國際代表大會,立刻而且幾乎沒有經過什么斗爭,就在一切重大問題方面都站到馬克思主義立場上來了?!雹賴H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對于各國黨只有道義上的約束力,而沒有組織上的強制力量。在黨與黨之間的關系上,實行獨立自主的原則,每個黨有權根據本國具體情況制定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而不是由一個凌駕于各國黨之上的統一的國際中心下令指定。直到1900年12月,才成立了第二國際的常設機構——社會黨國際局,由各國代表團各派2人組成。它的主要職責是收集和交流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情報,籌備國際代表大會,調解各國黨內的分歧,接納新的成員,編輯出版歷次國際代表大會的會議記錄,就重大國際事件發表宣言和聲明,等等。1907年斯圖加特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二國際的組織章程——《國際代表大會和國際局章程》,對加入第二國際的條件、各國支部的組成、國際代表大會的表決方式、國際局的職權等作了規定,這標志著第二國際在組織上得到了加強,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第二國際組織結構比較松散的特點。
巴黎代表大會的召開,給了無政府主義者以沉重的打擊,進一步削弱了他們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影響。
巴黎代表大會的召開,粉碎了可能派及其同伙妄圖奪取國際工人運動領導權的陰謀。拉法格在1889年7月23日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可能派現在十分沮喪。在他們最后一次會議上,連代表在內總共才58人”。
巴黎代表大會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在國際范圍內爭取勞工立法的斗爭。大會關于五一節的決議,得到了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工人團體的熱烈響應。1890年5月1日,在歐美各國的許多城市,成千上萬的工人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實現八小時工作制和貫徹巴黎代表大會的其他決議。
總之,第二國際的建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推動了工人運動的開展,加強了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和聯系,為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注釋
① 《列寧選集》第3卷,第809頁。
① 《列寧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4頁。
① 詳見本書《歐美國家社會主義政黨的建立》一文。
② 國社會民主黨從1875到1890年的正式名稱是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
③ 反社會黨人非常法是德國俾斯麥政府于1878年頒布的反對社會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的法令。它將德國社會民主黨置于非法地位,黨的一切組織、群眾性的工人團體、社會主義的和工人的刊物都被禁止,社會主義著作被沒收,許多社會民主黨人遭到鎮壓。德國社會民主黨為反對這個反動法令進行了英勇斗爭。在強大的工人運動壓力下,德國政府被迫在1890年廢除這一法令。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68頁。
①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7頁。
① 《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0頁。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22—123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115—116頁。
① 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85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177頁。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182頁。
①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91—612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222頁。
③ 同上書,第239頁。
① 可能派代表大會出席人數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612人(其中512名法國代表)(見《第一國際第二國際歷史資料》第二國際分冊,三聯書店1964年版);其二,550人(其中477名法國代表)(見克利沃古斯、斯切茨凱維奇:《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簡史》,三聯書店1960年版);其三,606人(其中524名法國代表)(見《蘇聯歷史百科全書》,莫斯科1965年版)。經與《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會議記錄(1889年7月15—20日)》(可能派代表大會的會議記錄)(巴黎1891年法文版)的代表名單核對,第三種說法符合實際。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41頁。
② 同上,第259頁。
① 《列寧選集》第2卷,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