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都風云
(董明等著,大連出版社,23萬字)
★這本書以北京紫禁城(天安門)的歷史變遷為主線,系統敘述從元朝大都時期到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發生在首都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歌頌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是一部溶戰爭、政治、歷史、風尚、建筑為一爐的近、當代中國社會畫卷,是一曲中國民族由衰到盛的正氣歌。這本書史料豐富、氣勢宏偉,場景壯觀,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作者主意不錯,放得開,收得攏。)(其筆調基本是深沉的,具有思想性。)
★天安門,橋南東西兩側各有華表一柱。華表頂部飾著蹲獸,名叫“望天犼”。相傳:望天犼高居華表頂上,時刻注視帝王外出的行動。它勸戒帝王,不要在外荒淫游樂。每當帝王久久不歸時,“犼”就托夢給帝王:“國君呀,你回來斷理國事吧,‘犼’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因此,“望天犼”又有個名字,叫“望君歸”。后來,人們就叫華柱為“望柱”。這對高10米左右的白玉柱子,刻滿了云朵和盤龍。
★據說,同治皇帝時,其皇后與婆婆——西太后不和,當時西太后權勢很大,有人勸皇后要小心,以免受她之害?;屎蠡卮鹫f,我是從大清門(中華門)進來的,不比她是從神武門進來的,我這個地位是不會輕易動搖的。
★天安門建造的目的在于突出皇權的威嚴,神圣不可侵犯。
★明朝皇權專制發展到了極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
★北京城的計劃營建始于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才基本竣工,延續15年(1406年-1420年),上百萬民夫、23萬工匠和大量士兵投入。
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萌祥(蘇州人)他能以雙手握筆,同時畫龍,并且能將兩條龍畫得完全一樣。營建宮殿樓閣時,他只須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工程完畢后,建筑與設計圖樣大小尺寸不差分毫。明憲宗稱他為“萌魯班”。
★中國封建社會是亞細亞生產方式居主導地位的國家,儒家思想是封建政治的代表?!鞍l乎情、止乎禮”,“非禮勿言,非禮勿行,非禮勿聽”,“禮”是儒學理論的精髓,“禮”代表著制度、規范。中國關于典章制度的專著就有好幾大類,象《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等,就將儒家思想貫穿到各種制度中。
中國古代都城,雖然具有經貿文化、外交等多種功能,但強調王權威儀,講求禮治秩序是都城建筑設計的出發點。
★西方古代的人生觀是“天”、“人”各一的,天是天,人是人,天是人認識的對象,人有時不得不匍匐在天的腳下,天人之間是有嚴格界限的。于是,便有濃烈的悲劇觀念、崇拜觀念,有日神與酒神精神,作為歷史性的反駁,有人對天“格物致知”的古代自然科學的昌明,有以后18世紀“浮士德式”對人生的苦苦追求,有近代尼采式的“唯意志”,這都是天人分立觀在哲學上的表現。
中國古代特殊的哲學觀、人生觀則是“天人合一”。
★古代的人們對自然界的力量無法抗拒,也不能認識和作出科學的解釋,只能求助于天地、祖先、諸神的保佑。這天地、祖先、諸神合一的文化心理,可以說深入到民族的靈魂骨髓。談宇宙,往往從人的心理角度加以附會,“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說人生,又要到天、自然那里去尋找根源,“人之身,首貧而貞,象天容也;發,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呼吸,象風氣;胸中達和,象神明也;腹胞實虛,象百物也”?!邦i以上者,精神尊嚴明,天類之狀也;頸而下者,豐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四方,地形之象也”。真可謂“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所以,除了天地、祖先崇拜外,還對日、月、雷雨、山川、農作物等進行崇拜,而且這些崇拜的主祭權一直掌握在天子人君手中,作為天授神權的象征。
★紫禁城里住過明清兩代24個皇帝,明代14個,清代10個。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15世紀本來是一座城堡,自1541年建成皇宮,歷經路易十四,拿破化,200多年中經過四次改建,一度成為歐洲政治,文化中心,但建筑面筑不及紫禁城的1/4。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雖稱歐洲最大的宮城,但面積不足紫禁城的一半。
東京的皇宮只相當于紫禁城的1/3 。
在世界聞名的文明古國中,巴比倫的宮殿早已無存,所謂七大奇觀的“空中花園”宮殿,也只是在文學記載中曾有所描述。古希臘·羅馬的宮殿已剩下廢墟,埃及·印度中世紀前的宮殿也已無原貌了。但北京紫禁城卻在近六個世紀中延續不斷地保存下來了。紫禁城在世界著名皇宮中,是歷史最悠久、建筑面積最大,體現中國傳統價值最充分,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皇宮。
★《易·朝·彖》曰:“保合太和乃利員”。保合天和,意思是要保持宇宙間和諧、協調的關系,萬事萬物各其利,引伸為天子人君與人臣要保持禮儀和諧的關系,一家天下才能穩固,人臣才能永保富貴。
“中和”則出自《禮記·中庸》。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則是通達的道理。
★三、五、六、九之數。
“三”,《說文》講:“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陰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叭北挥鳛樘斓厝讼噙B一體的通道,實際上也體現著天地人和相通,是個很吉祥的字?!独献印さ赖陆洝吩疲骸耙簧?、二生三、三生萬物”,又《周語》云:“人三為眾”,把“三”喻為“眾”多,是哺生萬物的基礎,這與數學上三點成面很相似。
“五”,即《尚書》中講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此來說明各種事物的構成?!褒堈盼濉笔侨司弁?。
“六”通“陸”象征地。
“九”,即個位數中最大的數,被古人喻為天。
★大一統,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淵源很早?!抖Y記·孫希旦集解》曰:“大者,極至之名;一者,不貳之意。大一者,上天之載,純一不貳,而為禮之至極者也”。
★清代毛奇齡曾賦詩天安門頒詔:“雙闕平明煙霧開,九重頒詔出層臺,幡懸木鳳銜書舞,仗立金雞下敕來?!薄?/p>
★御門聽政時,官員如若遲誤,則即遭皇帝的申斥,有的還給處罰。乾隆十四年(1749年12月17日)御門聽政時,工部尚書三和未到,后來被降為侍郎;道光26年(1846年12月10日)共發現20名官員遲到誤班,道光帝非常生氣,下令分別罰俸2至4年不等。
中國古代既崇天,也祀地;既拜祖先,也怕鬼神;既祭圣人,入仕進取,又無為逍遙,追求長生不老。兼容并包,中庸至上,沒有一種宗教主宰過中國政治。
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等都有各自的偶像或信條,而在這古老中國的文化土壤也能找到聯結(系)點。外來宗教要在中國生根,也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適應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和統治思想。佛教、伊斯蘭教成功了,猶太教消聲匿跡了?;浇虆s在失敗,成功、失敗,1840年后才在武力后盾下返回中國。
★天地人和,天人合一,諸神崇拜,體現它極大的兼容性,大一統、文化優越感觀念,又顯示它有排斥性。
★關于猶太人。關于以色列。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公無前13世紀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來語文。公元前11世紀創立猶太教,建立以色列王國,實行政教合一。公元一至二世紀,被羅馬帝國征服,受到殘酷鎮壓,逐漸散居到世界各地。散居世紀各地的猶太人在歷史上除中國外都受到當地政府和民族的種種歧視和迫害,他們以頑強的精神,精明的經濟意識,以猶太教為紐帶,生存下來了?,F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有一千多萬,多改用所在地語言,并取得定居國國籍,但仍保持了猶太人習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后,以色列是第一批承認我國的國家之一。19世紀來,散居世界各國的猶太人興起復國運動,猶太人不斷回到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47年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4日重新成立了以色列國。1990年11月,中、以正式建交。
★利瑪竇的變通。意大利人,1578年,耶穌會傳教士。他穿著和尚服到澳門,發現佛教并不是中國人所崇尚的文化,他穿著儒生服到肇慶,格外受歡迎,才意識到要在中國傳教,不適應中國的文化禮儀習俗不行。1601年他穿儒服進入北京,受到明神宗熱情款待。
★寧靜的中華帝國。
畢業從事中國古代科技研究的英國教授李約瑟也承認,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但那是15世紀以前的事。
四大發明均是北宋南宋及以前朝代出現的,15世紀以后的數百年中,中國再也沒有過任何一項能與四大發明相扛鼎的發明。
紙的發明,可追溯到西漢時期。到了東漢,宦官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制成輕薄,價廉耐用的優質紙。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人畢升在公元11世紀中期發明的。
指南針的發明更早。早在公元前的戰國時期,我國勞動人員就發現了磁石指南的特性,制造出辨別方向的儀器——司南。北宋時期,又創新出比司南更先進的指南魚。不久,科學家沈括(1031年-1095年)利用人工磁化法制成更加實用的指南針。
火藥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以前。發明是中國古代的煉丹家。
除此之外,很多發明也是明朝以前出現的。測天器——簡儀,元代郭守敬發明;水運儀象臺,北宋蘇頌發明;地震儀,東漢張衡發明。
盡管明清時代出現了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科學著作,也有《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藝術杰作,但能與日月同輝的實用發明一項都沒有出現??茖W技術的光芒仿佛不再照耀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中國科學技術的腳步到了15世紀的門坎上突然停止了。
不僅在科技方面,而且在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方面,明清兩朝均顯現出停滯的態勢。如在冶鐵方面,1263年鐵產量為2922噸,明永樂年間1404年,增至9700噸,但之后數百年間,中國的鐵產量再也沒有超過這一數字。糧食也如此,宋代全盛時期全國糧食總產估計為464億斤,人均在500斤左右,這一數字明清兩代均沒有超過。而歐洲則在這個時期中大踏步前進,時而騰飛,時而跳躍。英國鐵產量從15世紀的不足千噸猛增至19世紀的90萬噸;歐洲各國糧食總產從11世紀的210億斤增至19世紀的上千億斤。
★1751年,乾隆滿面春風開始第一次南巡,之后在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共計六次南巡。他南巡的重要目的是想顯示大清王朝的太平盛世與繁榮。他在第一次南巡時寫了一首詩來描繪清朝的歌舞升平。
詩曰:才入江南半日程,溫暾暖氣面前迎;絲鞭不裊東風軟,檐帽輕掀曉日明;千里征人忘栗烈,一時景物報芳榮。
此詩大意是:進入江南剛剛半日,朝陽送暖,東風無力。朕輕推頭頂上的帽子,但見春日明媚。南國融融春光使朕忘記了北門酷烈的寒氣,而御道周圍花草繁茂,欣欣向榮,更令陶醉。
★市場經濟理論的鼻祖——亞當·斯密。在1776年(乾隆第四次南巡后11年)發表了名著《國富論》,指中國停滯了。
★孟德斯鳩(法國政治學家)則從專制主義對經濟危害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停滯性。
★黑格爾,被稱為德國思想界的“公雞”,他屢屢為德國的奮起而報曉鳴叫。對于中國社會的停滯,他用“黃昏時才起飛的貓頭鷹”般的哲學思維,給予了感傷的分析。
他認為,世界歷史從“東方”到西方,亞洲是起點。世界的歷史有一個東方,就是亞細亞(古閃米特語,太陽升起的地方)。
★中國的閉關鎖國開始了兩件大事,一是天安門建成之后,一是鄭和七下“西洋”之后。
★1860年英法聯軍在火燒圓明園后,還嫌不過癮,野蠻地搗碎了天安門城樓上的菱花窗門,在城樓上恣意破壞。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后,將天安門廣場變成了侵略軍牧馬屯兵,耀武揚威的場所,侵略者打壞了天安門前面的華表。1937年滿口“王道樂土”的日本帝義者,侵占北平后,把“建設東亞新秩序”的罪惡招牌釘在天安門上。
★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工人體育館、北京火車站、中國美術館。
★張百發綁扎鋼筋施工隊,200多人奮戰9晝夜,完成了過去一個半月工作時;李瑞環青年突擊隊鋪設大會堂宴會廳的拼花地板。(原需45天,只有38天半時間完成。)
★歷史三個頗有名氣的論斷:
①中國,那是個沉睡的巨人,讓它沉睡吧,它醒來時會震驚世界——拿破侖。②我相信,假如中國人對于西方文明能夠自由地吸收其優點,而揚棄其缺點的話,我們一定能從自己的傳統中獲得蓬勃的生長,一定能產生一種揉合中西文明之長的輝煌的業績來——羅素。③……將來能統治全球的國家一定是中國——湯因比。
★歷史表明,任何一個走向盛世或處于盛世的朝代都是具有開放性和兼容并蓄的,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系統自身生命力的退化。
★構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美麗畫卷,大體:
①高揚改革的大旗,后退是沒有出路的;②創造寬松的環境;③掃除政治上的困擾;④解除思想上的顧慮;⑤引進競爭的機制;⑥推上世界的舞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醒來后的巨獅發出的怒吼,將創造一個新時代,一個奇妙的新時代!
(1994年12月21日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