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z謀略 正文

韓國為什么成功

掃碼手機瀏覽

韓國為什么成功

(尹保云著,文津出版社,1993年,6元,18.6萬字)

△東亞現代化研究叢書包括:《巨龍的蘇醒》、《文明的沖突與融合》、《新加坡現代化成功之路》、《韓國為什么成功》、《臺灣政治轉型之謎》。

★從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現代化進程,迄今為止一共經歷了三次大的發展浪潮。從18世紀后期英國工業革命開端,到19世紀中葉,出現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第一次大浪潮,中心區域在西歐。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出現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第二次大浪潮,中心區域從西歐擴大到東歐與北美,拉美地區也受到很大影響;同時越過歐陸傳到東亞,在日本取得獨一無二的成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50年代到目前,出現工業化——現代化的第三次大浪潮,這次大潮擴散到亞、非、拉廣大地區,但中心在東亞地區。

東亞由中國與日本兩個大國及若干東亞邊緣區的小國和地區所組成。

朝鮮是典型的儒教國家。朝鮮是“朝氣、勇敢和開朗的民族”。早在李朝之前1200多年,就已經是中央集權制社會。

★中國的孔子所開創的儒學思想體系,是對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解說和維護。儒學常被稱為“孔教”或“儒教”,被稱作是中國特色的宗教。儒教同歐洲基督教有一點重要的相同之處:二者都是在人口增多、物資相當匱乏、社會爭斗激烈的條件下來調節人們的行為和欲望的產物,因此都帶著嚴重禁欲主義的色彩。二者的一個重要不同之點是:基督教讓人們在另一個世界即上帝的世界尋找解脫;而儒教則要求人們恪守社會等級秩序即三綱五常。

★1944年,南部的1700萬人口中,識字者966.7萬,文盲733.3萬,識字率高達57%,這個數字在當時第二世界國家中是最高的。1938年后,日本統治,強說日語,導致懂日語的人從1913年的0.6%上升到1945年的15%,在2500萬朝鮮人中,約375萬人懂日語,約50萬人說日語。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翻譯國之一,并且是西方著作的最大翻譯國。朝鮮當時所達到的這種教育水平,對其以后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

★李朝的有害政治遺產有七個方面:“缺乏獨立精神”、“懶惰和不勞而獲的愿望”、“缺乏開創精神”、“缺乏進取精神”、“可惡的自私自利”、“榮譽感的缺乏”、“缺乏良好的判斷力”。

★綜觀世界現代化的歷史,任何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都是由經濟落后的原因所引起:受到他國的經濟剝削,因經濟落后而遭受侵略等。

★三個時期的官員的日常用語:

李朝時期:國、君、仁、義、禮、忠、素、節……

李承晚時期:愛國、統一、政治立場、政治態度……

樸正熙時期:計劃、指標、預算、范疇……

★腐敗問題,是由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和法制機制。惡果:妨礙了政府的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侵蝕、攪亂了司法、稅收、融系統;使政府行政效率降低;危及政權。(“陽光法”、“金融真名制”)

★只要政治領域發生了變化,經濟領域的改革就基本是一個技術問題。

★“增長第一,分配第二”。

★經濟學家劉易斯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努力對發展中國家最為重要:①經濟化的努力;②提高知識水平和它的運用;③增加資本積累。

★政府干預經濟的行為可以分兩類:一是刺激或鼓勵;二是發號施令。

★朝鮮有句諺語:“一人一條龍,三人一條蟲”。

鏟除了根深蒂固的“吃皇糧”的價值觀念,社會發展就有希望。

★樸正熙時期,政府同私營企業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重要的方面:①政府承辦基礎工業設施,為企業出口生產奠定基礎;②運用金融、稅收杠桿引導企業的出口生產方向;③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同外國競爭;④防止壟斷和非法兼并,保證自由、公平的競爭。

企業一方面得到政府的扶植,另一方面在生產上享受到的自由是很大的,企業的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發揮。

★對外國直接投資既吸引又限制的政策,是對李承晚時期閉關自守政策的否定,也體現了對民族工業的扶植和保護。

★1970年“新村培養運動”:①在周圍山上植樹造林;②拓寬連接村莊和主要公路的道路;③修整村莊附近的河岸;④建設糞肥庫;⑤整修小水塘;⑥修理灌溉水塘;⑦清理村莊道路和溝渠;⑧修建公共水井;⑨建立公共洗衣設施;⑩控制鼠害。

(1995年12月9日閱畢)

更多信息:

本文由謀略學網原創收集發布,轉載請注明鏈接。

轉載請注明地址://www.tradeshowscentral.com/zhengzhi/20210546019.html

大家在看

野花社区免费视频全网_欧美肥妇肥老寡妇_欧美 日韩 亚洲综合 国产_草草永久地址发布页①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