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3日北也門開發石油資源
1983年5月23日,北也門薩利赫總統發出開發本國石油資源的號召。1984年7月在東部馬里卜—焦夫地區打出第一口油井,勘探結果表明,該地區石油儲量豐富,其中1號油井探明儲量為5億桶。另外在中部高原和沿海平原也開始進行勘探工作。1986年沿海大陸架尋油工程上馬。政府在大力勘探和開采石油的同時,開始著手發展煉油和天然氣液化等石油加工業。1986年4月第一座年冶煉能力50萬噸的煉油廠在馬里卜建成投產。為了適應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北也門還同外國公司簽訂技術培訓合同,旨在為本國培養石油技術人員。與此同時,在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工作的也門技術人員踴躍回國參加本國石油開發。1986年5月,北也門又同3家外國公司簽訂石油產品運輸、儲存工程合同,并在紅海之濱的伊薩角修建了大型浮動碼頭;在伊薩角與荷臺達港之間鋪設一條長70公里的輸油管,在伊薩角、荷臺達和薩那各建一個容量為319萬立方米的油庫。1988年也門石油與礦產部又與美國亨特公司商定沿紅海海岸鋪設從埃里夫油田至阿斯拉俄斯的石油管道,總長約440公里,是當時阿拉伯也門最大的發展項目。北也門政府大力開發石油資源,旨在為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奠定基礎。